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胡菊轩

标题包含
赠胡菊轩
好物不虽多,自悟方悟他。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愿得无言经,尽度恒河沙。 尽度一切已,依然无一物。 籁鸣天河斜,清风共明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月卿(1877年-1943年),原名许月楼,字云樵,号云鹤,浙江杭州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被誉为“江南才子”。 许月卿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书法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事物不需要太多,自己领悟了才能教导别人。 心里迷茫时读《法华经》会觉得它在转动,心灵开悟后再读就觉得是在转动我自己。 希望我能得到一本不用说话就能传授的智慧之书,去帮助千千万万人。 帮助他们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我依然像什么都没有做过一样平静。 在天河边上聆听天籁之音,和清风、明月共度时光。
去完善
释义
《赠胡菊轩》注释如下: 1. 胡菊轩:诗人所赠之人,具体身份不详。 2. 不虽多:并非很多。 3. 自悟:自己领悟。 4. 方悟他:才能理解他人。 5. 心迷法华转:心中迷惑时,《法华经》的教诲便会转向。 6. 心悟转法华:心中领悟时,《法华经》的教诲便会转向。 7. 无言经:指《金刚经》等佛经,主张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8. 恒河沙:佛教用语,形容数量众多。 9. 尽度:度化完毕。 10. 恒河沙:佛教用语,形容数量众多。 11. 尽度一切已:将所有众生度化完后。 12. 依然无一物:却依然空无一物。 13. 籁鸣:风吹草木的声音。 14. 天河斜:天河边斜。 15. 清风共明月:清风和明月共同存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许月卿的一首七言古诗,诗题为“赠胡菊轩”,即赠给友人胡菊轩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期许。 首联“好物不虽多,自悟方悟他。”意为珍贵的东西并非繁多,只有亲自领悟才能真正理解它。此句旨在表达人生真谛往往简单而深刻,需要通过自身努力去体悟。 颔联“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意为心中迷茫时,会觉得一切都在转动;当心灵明悟时,便觉得整个世界都在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转。这两句寓意在认清自我、克服迷惑之后,方能洞察世界的真实面貌。 颈联“愿得无言经,尽度恒河沙。”表达了诗人渴望拥有那本《无量寿经》,用以超度众生脱离苦海。这一愿望体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期望众生都能获得解脱的人道主义精神。 尾联“尽度一切已,依然无一物。”意味着即使帮助众生摆脱了烦恼,最终却仍旧无所得。这表明了诗人认为真正的解脱在于内心的自在和超脱,而非物质的积累或权力的掌控。 整首诗在哲理性的思考中融入了浓厚的佛家思想,展现出了诗人深邃的人生智慧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同时,诗句凝练、意境优美,也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胡菊轩》是南宋诗人许月卿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6年,当时南宋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兵南侵,国家局势紧张。 在这个特殊时期,许月卿作为一个爱国文人,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曾在朝廷任职,但因与权臣意见不合而辞官回乡。回到家乡后,他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胡菊轩。 胡菊轩是一位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文人,他与许月卿一样,都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忧心忡忡。他们在一起交流诗歌创作,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