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发清湘 其三

标题包含
发清湘 其三
栽树未花开,其如行色催。 遥怜今岁雪,谁看一庭梅。 余俸刊诗卷,归程卖酒杯。 轻舟下滩稳,鸥鹭莫惊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种树还未开花,旅行的日程就已临近。 遥远的今年冬天,又有谁能欣赏那满院的梅花呢? 我用剩余的薪资印制诗集,回家的路上卖掉酒具。 小船顺流而下,航行稳定,让那些海鸟不要惊慌。
去完善
释义
《发清湘 其三》是宋代诗人严粲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注释: 1. 发清湘:指离开清湘之地,即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以西地区。 2. 其三:这首诗是第三首,表示这是同题组诗中的第三首作品。 3. 栽树未花开:指种植的树木尚未开花。 4. 其如:连词,相当于“既然”或“即使”。 5. 行色:出行的情景。 6. 遥怜:远远地怜悯。 7. 今岁雪:今年的雪景。 8. 一庭梅:一院子梅花。 9. 余俸:剩余的俸禄。 10. 刊诗卷:刻印诗歌集子。 11. 归程:回程的路途。 12. 卖酒杯:出售酒杯。这里可能指用多余的俸禄来维持生活,同时准备迎接朋友们的来访。 13. 轻舟:轻便的小船。 14. 下滩稳:顺流而下,船只稳定。 15. 鸥鹭:两种水鸟,鸥和鹭。 16. 莫惊猜:不要惊慌猜测。这里是诗人安慰自己的话,表达对旅途中安稳生活的期待。
去完善
赏析
《发清湘 其三》是南宋诗人严粲的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诗。诗歌首句“栽树未花开”用比喻表达了诗人尚未建功立业便要离开家乡的无奈与惋惜;第二句“其如行色催”意味着尽管有诸多不舍,但离别的时间已经到来,无法更改。接下来的两句“遥怜今岁雪,谁看一庭梅”则是对故乡景色的留恋:今年雪中的梅花有谁欣赏呢?或许只有那些留在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吧。 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他希望用剩余的钱财来刊印自己的诗篇,以便让世人了解自己;而在归途中,他可以买酒自斟自酌,借以慰藉心灵。最后两句“轻舟下滩稳,鸥鹭莫惊猜”则是一种祝愿:愿轻舟顺利下行,水鸟们不要惊恐,一切都能平静安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发清湘 其三》是南宋诗人严粲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79年,即宋末元初时期。此时,南宋朝廷已经衰落,蒙古大军南下进攻,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一年里,严粲的人生际遇并不平静。他曾担任临安府教授,但因战乱不得不离开家乡,开始流亡生活。在逃亡过程中,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艰辛,这使他更加坚定了抗元的决心。 此外,这个时期的宋朝正处于灭亡的边缘,政治腐败、军事衰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个黑暗的时刻,文人墨客们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用自己的笔尖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以此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种背景下,严粲创作了《发清湘 其三》这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忠诚。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