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武陵春(正月十四日夜孙使君席上观雪,继而月复明)

标题包含
武陵春(正月十四日夜孙使君席上观雪,继而月复明)
风过冰檐环佩响,宿雾在华茵。剩落瑶花衫月明。嫌怕有纤尘。 凤口衔灯金炫转,人醉觉寒轻。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负五更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糯米丸子112
去完善

译文
微风拂过冰冷的屋檐,清脆的玉佩声响回荡在夜色中,如同白雾萦绕着华丽的地毯。月光映照在那件掉落的花瓣般轻柔的衣裳上,使得其犹如瑶台仙境中的仙子。似乎害怕那微小的尘埃玷污了这份美好。凤凰口中衔着金色璀璨的灯火摇曳生姿,人们在沉醉之中感受到了那轻盈的寒冷。但愿这明亮的月光能够照耀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不辜负这清晨五点的春光。
糯米丸子112
去完善
释义
1. 武陵春:指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的晚上。 2. 正月十四夜:农历正月十四的夜晚。 3. 孙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宋代诗人孙权的后人。 4. 冰檐:屋顶上的冰凌。 5. 环佩:古人佩戴在身上的玉饰。 6. 华茵:华丽的毯子或垫子。 7. 剩落瑶花衫月明:形容月光照耀下,雪花飘落在衣服上的情景。 8. 嫌怕:担心,害怕。 9. 凤口衔灯:凤凰形状的灯具。 10. 金炫转:金色的光芒闪烁。 11. 人醉觉寒轻:喝醉酒的人感觉寒冷减轻。 12. 但得清光解照人:只要月亮的光芒能照到人们。 13. 五更春:指元宵节之夜。五更,古代夜间五个时段之一。
糯米丸子112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武陵春》描绘了正月十四日夜晚,在一场雪后,月光又重新明亮起来的美丽景象。首句“风过冰檐环佩响”以寒风经过冰檐时产生的清脆声音为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空灵的氛围。接下来的“宿雾在华茵”则是形容雾气弥漫,如梦如幻的景象。 诗人通过“剩落瑶花衫月明”这一句传达出雪花飘落、月光照耀的美景。其中,“瑶花”是对雪花的赞美之词,“剩落”则意味着这场雪落得并不多,使得诗人能够仔细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最后一句“嫌怕有纤尘”则表现了诗人在欣赏这美景时,担心有一丝一毫的尘埃会破坏这纯净的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凤口衔灯金炫转,人醉觉寒轻”则以凤凰口中衔着闪烁的灯光和人们沉醉在这美好的时光中而感到寒冷减轻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负五更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这美好的月色能够一直陪伴着人们,让人们珍惜这美好的时光,不辜负这春宵一刻的美好愿望。
糯米丸子112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武陵春(正月十四日夜孙使君席上观雪,继而月复明)》是南宋词人毛滂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28年左右的南宋时期。当时正值金军南侵,北方战乱频发,毛滂在杭州一带过着相对安定的生活。然而,在这样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的生活也充满了波折和困苦。 在这首词的创作年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不思进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毛滂深感忧虑,但他依然保持了乐观的人生态度,并尽力在艺术创作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他在词中描绘了正月十四日夜晚观看雪景的情景,以及随后月亮重新明亮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毛滂的词风清新婉约,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在这首《武陵春》中,他运用拟人、象征等手法,将雪、月等自然景观赋予了人的感情,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毛滂在当时及后世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糯米丸子112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