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七首 其三

标题包含
偈七首 其三
要去不得去,要住不得住。 打破大散关,脱却娘生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该去的不能不去,该留下的不能留下。 打破了大门, 解脱了母亲的束缚。
去完善
释义
"大散关":是中国古代关中四大门户之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在此诗中,作者以“打破大散关”来象征突破世俗的观念和羁绊,实现精神的解脱和自由。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禅意和哲理的古诗,作者是唐代僧人释法泉。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生命的无常、生活的无奈以及对解脱的追求。 "要去不得去,要住不得住。"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境:既想去追求一些东西,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这种矛盾和无奈让人深感生活的艰辛,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打破大散关,脱却娘生袴。"在这里,"大散关"象征着人们生活中的种种羁绊和限制,而"娘生袴"则是指代人们与生俱来的束缚和枷锁。诗人通过"打破"和"脱却"这两个动作,表达了一种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诉求。这首诗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使人在感慨生命无常的同时,也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七首 其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僧人释法泉的一组诗之一。这组诗大约创作于公元937年至975年之间,即南唐李昪建立南唐到李璟、李煜父子统治时期。 在这个时期,南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佛教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释法泉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僧人,他的诗歌和佛学思想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这首诗中,他通过简洁的笔墨描绘了佛家哲理,表达了超脱世俗、追求解脱的思想。 在人生际遇方面,释法泉早年出家为僧,后成为南唐国师,受到皇室的礼遇。他在南唐皇宫里讲经说法,传播佛教教义,对南唐的佛教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随着南唐政治形势的变化,释法泉晚年受到了排挤,甚至被迫离开京城。这使他深感世事无常,更加坚定了修佛的信念。 从时代背景来看,五代十国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普遍渴望安定和平的生活,而佛教所宣扬的慈悲为怀、因果报应等观念正好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因此,这一时期的佛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墨客也纷纷投身佛门,寻求心灵的慰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