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砌灶
镬已铸成无渗漏,灶犹未砌正经营。
嵩山杖子休拈出,我要粥香闻五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镬:古代炊具,相当于今天的锅。
2. 化砌灶:是指通过禅修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心性,如同用砖石砌灶一般稳定有序。
3. 嵩山杖子:指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弟子神秀的弟子普寂,以嵩山为道场,宣传神秀的渐悟说。
4. 粥香:佛教用语,用以形容修禅时的恬静心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构思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之情。诗中“镬已铸成无渗漏”与“灶犹未砌正经营”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严谨态度,后者则凸显了其对美食的执着追求。这种看似矛盾的态度在诗歌中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人文气息。而“嵩山杖子休拈出”这一句则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使诗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添了深沉的思考。最后一句“我要粥香闻五更”更是点睛之笔,将诗歌的主题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总的来说,这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化砌灶》是南宋诗人释法薰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情趣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0年左右,即南宋孝宗时期。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稳固,社会相对安宁,文人墨客多寄情于山水田园之间,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在这段时间里,释法薰作为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人,他在游历过程中接触了各种人群,体验了不同的生活。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田园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因此,他在《化砌灶》这首诗歌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和人们的朴实勤劳。
在《化砌灶》创作的年代,南宋正处于儒家文化复兴的时期,儒学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同时,禅宗文化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佛教思想对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释法薰作为一位云游僧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禅宗文化的影响,注重内心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观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