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翻翻别袖风,醉眼迷残日。
春色荡人魂,杨柳浑无力。
不知长短亭,何处逢寒食。
多少向来情,门掩梨花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翻翻衣袖闻风起,醉意朦胧赏残阳。
春意盎然令人醉,杨柳摇曳不胜力。
不识长短亭何在,何处相逢寒食节。
往事如烟情难尽,掩上梨花花影间。
去完善
释义
1. 翻翻:风吹翻动衣袖的样子。
2. 别袖风:离别时的风力。这里指离别的情境。
3. 醉眼迷残日:醉酒后的眼神在黄昏时分更加迷茫。
4. 春色荡人魂:春天的景色让人心情激荡。
5. 杨柳浑无力:形容杨柳在春风中显得柔弱无力的样子。
6. 长短亭:古代设在官道旁供行人休息的驿站。
7.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这一天禁火吃冷食,所以叫“寒食”。
8. 向来情:过去的心情或情感。
9. 门掩梨花夕:傍晚时分,大门紧闭,梨花绽放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词中“翻翻别袖风,醉眼迷残日”描绘出离别的场景,通过“翻翻”和“醉眼迷”等词语表达出游人对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用“残日”象征分离时刻的到来。接下来的“春色荡人魂,杨柳浑无力”则以春色撩人和杨柳依依的景象形象地传达了别离的哀伤。
“不知长短亭,何处逢寒食”则表现了词人对重逢的期待与未知。“长短亭”是古人送别之处,“寒食”是指清明节,这两种意象结合表达了词人在生活中重聚的希望。
结尾的“多少向来情,门掩梨花夕”写出了词人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相聚的向往。以“门掩梨花夕”作为画面定格,给人以凄美而又充满希望的感受,体现出词人的才情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生查子》是宋代词人赵彦端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156年左右。赵彦端(约1137年-约1208年),字德甫,号介庵,南宋文人,著名学者、政治家。他官至宝文阁直学士,晚年辞官归隐。
在赵彦端创作《生查子》时,南宋王朝已经建立,但北方领土仍被金国占领。面对内忧外患,南宋朝廷内部有主战派和主和派之争。赵彦端作为一位文人,他的人生际遇也受时代影响。他曾任职多个地方,担任过参议军事、军器监等要职。然而,他并不热衷于政治斗争,因此在晚年选择了辞官归隐。
赵彦端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他的词作多表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家乡故土的思念。这首《生查子》也不例外,它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