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沙塞子

标题包含
沙塞子
春水绿波南浦。渐理棹、行人欲去。黯消魂、柳上轻烟,花梢微雨。 长亭放盏无计住。但芳草、迷人去路。忍回头、断云残日,长安何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彦端,字德升,号静庵,又号介庵居士,南宋文人。他生于1190年,卒于1256年,享年67岁。 赵彦端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赵汝愚是南宋的名臣,曾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日的水波映着绿色的柳树倒影在南方的水边。渐渐有人划船离开,行人将要离去。黯然神伤中,柳树上笼罩着一层轻轻的烟雾,花朵的树梢上飘洒着微小的雨滴。 长亭里的离别宴席也无法留住即将离去的行人。只有那迷路的芳草,铺满前行的道路。忍住回头望去,只剩下断裂的云彩和残缺的夕阳,不知道长安现在在哪里。
去完善
释义
1. 沙塞子:词牌名,该词为赵彦端所创,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 2. 南浦:原指水边送别的地方,这里借指送别的地点。 3. 理棹:整理船桨,准备划船离去。 4. 黯消魂:黯然销魂,形容极度伤感的情绪。 5. 长亭:古代驿路上供休息的亭子,常用于离别之处。 6. 放盏:放下酒盏,表示停止饮酒。 7. 无计住:无法挽留。 8. 但:只,仅仅。 9. 芳草:代指离别的场景。 10. 迷人去路:使人迷失在离去的道路上。 11. 忍回头:忍住回头看。 12. 断云残日:喻指离别的场景。 13. 长安:古代的京城,这里泛指当时赵彦端所在的长安一带。
去完善
赏析
《沙塞子》是南宋词人赵彦端的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词作。整首词通过对南浦、绿水、柳烟、花雨、长亭、芳草、断云、残日等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哀伤的离别氛围。词人在离别之际,借景物传达出对即将离去的行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忧虑。这首词以抒情为主,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宋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沙塞子》是宋代词人赵彦端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156年。赵彦端在这一年间担任翰林学士,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令。在这段时间里,他的生活相对安定,但他对国事的关心和对百姓的同情并未减少。 此时,北宋已经灭亡,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虽然北方战乱频繁,但南宋朝廷却采取消极防御政策,无意收复失地。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族矛盾也十分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彦端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深感忧虑和痛心。 《沙塞子》一词表达了赵彦端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同情。他在词中描述了边塞的荒凉景象,以及戍边士兵的艰辛生活。通过对这些画面的描绘,赵彦端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此外,他还通过“愁绝”、“梦断”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