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山矾风味更梨花。
清白竞春华。
试问西园清夜,何如山崦人家。
楚东千嶂,吴江一棹,云路非赊。
惟有相思两地,可怜淡月朝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矾的花香更像梨花。
纯洁、干净的竟争春的花朵。
请问在西边的花园中,清清静静的夜晚,哪里比得过山上的人家呢?
楚地东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吴江上的一叶小舟,进入云端的路并不遥远。
只有互相思念的两地人,可叹的是淡淡的月光和早晨的彩霞。
去完善
释义
1. 山矾:一种植物名称,学名为Symplocos sumuntia,别名白檀、山桂花等,花白色或淡黄色。这里以山矾借指梨花盛开时的美景。
2. 西园:此处可能指的是杭州的西园,原为南宋皇家园林,现为西湖十景之一。
3. 山崦:山的弯曲处,这里指代山区乡村人家。
4. 楚东:指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5. 千嶂:形容连绵的山峰。
6. 吴江:流经苏州、上海等地的河流,这里特指苏州一带。
7. 一棹:一条船,棹是划船的桨。
8. 云路:比喻显达的仕宦之路。
9. 赊:遥远。
10. 可怜:可爱。
11. 淡月朝霞:指清晨的月光和晚霞,这里用来形容思念之情如同晨昏间的景色一样美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作以清幽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花团锦簇的景象,通过作者在山水之间、吴江之畔的离愁别绪,反映出词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上阕以山矾与梨花的竞相开放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下阕则把视角转向自然界的浩渺,以此为契机抒发了词人背井离乡、牵挂家乡的感情。整首词感情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朝中措》是宋代文学家赵彦端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7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赵彦端正处于他的人生低谷期,因与权臣秦桧政见不合,被贬谪至广东连州担任知州。这次流放使他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这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赵彦端所处的时代,南宋社会政治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赵彦端以他的诗词作品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在《朝中措》中写道:“绿杨深锁翠帘低,楼阁掩窗扉。”形象地描绘了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的繁华景象,以及他在这个繁华都市中的孤独心境。
此外,赵彦端还是一位爱国诗人,他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他在《朝中措》中写道:“芳菲时节,游人曾赏,莺花桥外。万古垂杨,不禁风雨,只奈兴亡。”这里的“不禁风雨,只奈兴亡”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朝廷腐败的不满。这些诗句使得《朝中措》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