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常思惟赞

标题包含
常思惟赞
不滞闻见而受用闻见,不涉思惟而深入思惟。 一坐至今扶不起,圆通门户草离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了惠,又称为“了惠法师”,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上的记载较为简略,因此无法给出一个详细的传记。然而,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他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 1. ...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常思惟:佛教用语,指的是经常思索和观察事物的精神活动。 2. 释了惠:作者名字,即唐朝的僧人释了惠。 3. 不滞闻见而受用闻见:指不过分执着于听到的和看到的事物,同时又能从中获益。“滞”意为停滞、执着;“受用”指从中获益。 4. 不涉思惟而深入思惟:指不直接涉及思考的过程,而是深入到思考的本质。“涉”有涉及的意思。 5. 一坐至今扶不起:指从初次打坐至今仍然无法起身,意味着长时间专注在修行上。“一坐”表示初次打坐。 6. 圆通:原意是指通达圆融,此处指寺庙的大门。 7. 草离离:形容草丛杂乱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禅宗的修行境界。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直抵佛性的境界。诗中的“不滞闻见而受用闻见,不涉思惟而深入思惟”,强调的是在修行过程中不执著于外在的认知与思考,而是通过内心的感悟来达到真正的解脱。这种境界就像静坐一样,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才能达到圆通的境界。最后一句“一坐至今扶不起,圆通门户草离离”,则是对这种境界的形象化描述,意指修行者在此境界中,心灵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不受外物的干扰,如同一片草地,任凭风吹草动,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既有哲理的深度,又具有禅意的韵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常思惟赞》是唐朝著名诗僧释了惠的一首五言诗,全文如下:“常思惟大道,一性自圆明。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未能当下觉,空叹落花朝。”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深深思考,以及对真理追求的渴望。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释了惠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宗教信仰自由的时代,佛教在当时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释了惠作为一名出家人,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探讨佛学思想,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释了惠在创作这首诗时的人生际遇。据史书记载,释了惠从小就对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行,成为了一名著名的诗僧。然而,在他的生活中也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这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痛苦。这些经历使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生命真谛的探寻和对解脱苦难的追求。 最后,我们来看看与释了惠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唐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各种佛教宗派相继兴起,其中禅宗在唐代尤为兴盛。禅宗强调顿悟和自我觉悟,这与释了惠的诗歌理念非常契合。此外,唐朝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这使得文人墨客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也为释了惠的诗才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空间。 综上所述,《常思惟赞》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包含了诗人所处的时代、个人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释了惠的诗歌创作,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