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
昼漫漫地夜漫漫,高下峰峦总一般。
身在洞然明白里,勿于明白里头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昼漫长黑夜也悠长,高低山峦景色都一样。
身处在通透明朗处,切勿在明朗中寻奥秘。
去完善
释义
昼漫漫地夜漫漫:这里描绘了雪山日夜景色,昼漫漫指白天漫长,夜漫漫指夜晚漫长。
高下峰峦总一般:意思是在高山与低谷之间,雪山的峰峦在视觉上看起来都是一样的。
身在洞然明白里:这里指在雪山上,人的视野变得开阔,能清晰地看到周围的环境。
勿于明白里头看:指不要过于执着于追求表面的清晰和明确,应该从更高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事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雪山的景象为主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首句“昼漫漫地夜漫漫”描绘了雪山地区白天黑夜的漫长,凸显出这里的自然环境之恶劣。然而,诗人并未被这环境所击败,反而用“高下峰峦总一般”来形容雪山的高峰与低谷都各具特色,充满生机。
接下来的两句“身在洞然明白里,勿于明白里头看”,则是诗人的感悟与启示。这两句在字面上看似矛盾,实则富有哲理。诗人强调身处在这个自然环境之中,应保持内心的明朗和纯净;但与此同时,又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的明白所蒙蔽,而是要深入思考、探寻事物的本质。整首诗通过对雪山的描绘,传达了深刻的哲学意味,让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山》是南宋诗人释心月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考证。在那个时候,国家正处于战乱之中,边疆问题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释心月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只是一个普通的僧人。他的生活经历坎坷,曾经历过许多磨难。他曾游历四方,见识过各种人间疾苦,这也使他形成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在南宋末年,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边疆问题日益严重,民族矛盾尖锐。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心月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诗人,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雪山》一诗中,释心月通过对雪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他通过雪山这个象征,表达了国家和人民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他用诗的语言,向世人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息:要团结一致,共度时艰,共同捍卫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