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菊

标题包含
秋菊
春花富红紫,黄菊与秋宜。 风劲幽香怯,露晞寒艳滋。 孤标虽独步,呈秀此何迟。 欲待群芳歇,专荣占一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廌(1059年-1109年),字方叔,号德隅斋主人,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北宋文学家。 李廌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文学见长。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如苏轼、黄庭坚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繁花绽放,有红有紫;黄色的菊花在秋天最为相宜。秋风强劲使得花香飘散,露水干涸让寒冷中的花儿更显娇艳。虽然独自生长,但它们却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美丽。等过了百花盛开的季节,它们将独领风骚一段时间。
去完善
释义
1. 春花:春天的花朵。 2. 富红紫:花色繁多且鲜艳。 3. 黄菊:菊花的一种,黄色。 4. 秋宜:适合秋天的景色。 5. 风劲:风力强劲。 6. 幽香:清淡的香气。 7. 怯:减弱。 8. 露晞:露水干涸。 9. 寒艳:寒冷天气下的艳丽花朵。 10. 滋:生长。 11. 孤标:独特的品质或风格。 12. 独步:独自走在前面,比喻独特出众。 13. 呈秀:展示出优秀品质。 14. 何迟:为什么来得晚。 15. 群芳:各种花草。 16. 歇:凋谢。 17. 专荣:独自享有荣誉。 18. 占一时:占据一段时间。
去完善
赏析
《秋菊》是北宋诗人李廌的一首描绘菊花为主题的诗作。在诗中,作者通过对不同季节花卉的比较,强调了菊花的特点及其独特的魅力。同时,通过描述菊花的生长环境和形象,表达了对菊花坚韧品质的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春花富红紫,黄菊与秋宜”,作者以对比的手法,将春花的热闹纷繁与菊花的淡雅高洁进行对照。前者以丰富的色彩和繁多的品种占据了春天的舞台,而后者则在秋天悄然绽放,成为这个季节的主角。这里,菊花不仅代表了一种特殊的季节精神,还展现出了它在颜色、形态等方面与众不同的特质。 颔联“风劲幽香怯,露晞寒艳滋”,描述了菊花的生长环境及其形象特点。在劲风中,菊花的香气变得更加清幽;而在寒冷的清晨,露珠滋润着花朵,使它们更加娇艳动人。通过这二句,诗人表达了菊花面对恶劣环境的顽强生存力以及乐观向上的品质。 颈联“孤标虽独步,呈秀此何迟”,凸显了菊花独立傲霜的品质。尽管菊花孤独地生长在秋天的田野上,但它依然能够为大自然呈现其独特的美。然而,诗人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菊花不在春夏两季开花,而要等到秋天才展示自己的美丽呢?这个问题一方面暗示了菊花不愿与群芳争艳的高雅气质,另一方面也透露了作者对菊花这种品格的敬仰之情。 尾联“欲待群芳歇,专荣占一时”,这是诗人给出的答案。因为菊花知道春天和夏天已经有足够的花卉展示了各种美丽,所以它选择了等待,直到其他花卉凋谢之后,才在秋天大放异彩。这表明了菊花虽然形单影只,但它的美丽和价值却不容忽视。在这首诗中,菊花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了秋天最美的一道风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菊》这首诗出自宋朝诗人李廌之手。这首诗描绘了秋天菊花盛开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李廌生活在北宋时期,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擅长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他在当时以博学著称,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科举考试不第,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创作这首《秋菊》时,李廌正身处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繁荣、文化兴盛的时代。由于王安石变法的推行,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科技、艺术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这个时期的文人士大夫却面临着科举制度的束缚,很多人因为无法通过科举考试而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李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虽然才华横溢,但始终无法获得官职。他的这种遭遇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使他对自然景物有了更细腻的感悟。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他看到了菊花盛开的景象,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生活的美好。于是,他写下了这首《秋菊》,以此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