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释迦佛
指以心运,茸以针通。
针针是佛,佛佛皆茸。
十分月满,万国春同。
稽首真慈,生女巧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用心去感知,用针去连接。
每一根针都是佛,每一个佛都充满生机。
月圆时分,春意融融,普天同庆。
向真实的慈悲致敬,在女性的智慧中得到传承。
去完善
释义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释迦佛》是宋代诗人释德洪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里给出每句的注释:
1. "指以心运":“指”表示手指,“心运”意为用心操作。整句意思是用手指通过心灵引导来刺绣。
2. "茸以针通":“茸”指用绒线刺绣,“针通”意为针刺穿透。整句意思是通过针刺使绒线贯通于布面。
3. "针针是佛":每一针都代表一个佛像。
4. "佛佛皆茸":所有的佛像都是用绒线绣成的。
5. "十分月满":指绣品非常完美,犹如满月一般。
6. "万国春同":寓意普天同庆,共享和平与繁荣。
7. "稽首真慈":表示对释迦佛的真慈悲行的敬仰。
8. "生女巧中":赞美这位绣女的技艺高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释迦佛的慈悲与智慧。诗人用“指以心运,茸以针通”来形容释迦佛的精神境界和现实生活中的绣工技艺相融合的过程。随后通过“针针是佛,佛佛皆茸”表达出释迦佛的伟大思想及实践影响无处不在,无远弗届。诗中的“十分月满,万国春同”则以满月象征圆满,春同代表和谐,暗含佛教所追求的宇宙和谐与生命智慧的寓意。最后一句“稽首真慈,生女巧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释迦佛的敬仰之情以及赞美绣工的精湛技艺。全诗以此表达了对释迦佛的智慧、慈悲的崇敬和对和平世界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 释迦佛》是宋代诗僧释德洪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之间,即宋朝时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禅宗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和僧人都在探索佛法的深奥内涵,寻找人生的真理。
释德洪在这个时期是一位著名的禅宗大师,他曾在多个寺庙担任过住持,致力于佛教教义的传播和弘扬。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对佛法的领悟和对世事的洞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德洪可能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这使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佛法的精髓,并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释迦佛和十八罗汉的敬仰之情。同时,这个时期的宋朝社会相对繁荣,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更加关注,这为释德洪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