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彭通直

标题包含
挽彭通直
前辈如同郡,流风仅几人。 不令儿巧宦,所尚世清贫。 及老犹书卷,通班但幅巾。 吾铭虽未就,乡誉胜坚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傅良(1137年-1203年),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瑞安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傅良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师从郑伯熊、吕祖谦等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长辈们就像那千里之外的人们,流传下来的风采和风范只有少数人能继承。 他们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去追求机巧的官场生涯,而是崇尚清清白白、平淡简朴的生活。 他们到老都热爱阅读,在社会上通情达理,只是随便地戴着幅巾。 我的颂扬之言虽然尚未完成,但他们在家乡中的声誉远胜过那些顽固无知的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前辈:这里指彭通直等德高望重的长者。 2. 同郡:指陈傅良与彭通直的故乡相同,都为江西庐陵人。 3. 流风:流传下来的风尚或风气。 4. 不令儿巧宦:不让子孙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求官职。 5. 所尚:所崇尚的东西。 6. 世清贫:世代清贫。 7. 及老:到了老年。 8. 犹书卷:仍然热爱读书。 9. 通班:指在官场上的交际应酬。 10. 幅巾:古代头巾的一种,常用为儒生或隐士的服饰。 11. 吾铭:指陈傅良准备为彭通直写的墓志铭。 12. 未就:未完成。 13. 乡誉:乡里的声誉。 14. 坚眠:安心睡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彭通直这位人物的悼念,表现了诗人对其高尚品质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中的"前辈如同郡,流风仅几人"表达了对彭通直的尊重和怀念,同时也传达出在当时社会中像彭通直这样品德高尚的人物已经很少了。接着的"不令儿巧宦,所尚世清贫"是彭通直的高尚品质的具体体现,他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钻营官场,而宁愿选择过清贫的生活。 "及老犹书卷,通班但幅巾"则表达了彭通直勤奋好学、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即使在老年时期也依然热爱阅读和学习,以朴素的生活方式度过了一生。最后两句“吾铭虽未就,乡誉胜坚眠”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彭通直的敬仰之情,虽然还没有为他写下墓志铭,但他高尚的品质已经在故乡传颂,他的声誉胜过了一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彭通直,即彭龟年(1142-1206),南宋著名政治家和教育家。陈傅良(1137-1208)是彭龟年的好友,他在这首诗中对彭龟年的去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06年,正值南宋时期。当时金国入侵中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彭龟年在任翰林院学士、侍讲时,多次上疏劝谏皇帝整顿朝政,被权臣排挤,罢官回乡。 彭龟年在这一时期遭受了很多人生际遇。他曾两次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但因反对权臣胡安国和秦桧的恶政而遭到排斥,最终辞官回乡。他在家乡创办书院,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他还积极参与地方公益事业,深受百姓爱戴。 陈傅良在彭龟年去世后,写了一首挽诗悼念这位挚友。他在诗中回顾了彭龟年的生平事迹,赞扬了他的高风亮节和政治才能,表达了对他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他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