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华林寺

标题包含
宿华林寺
明月圆在沼,鸟声空北林。淡然人境外,最爱此宵深。万念不归梦,孤怀只付吟。自惭非郢曲,安用觅知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何绛,字叔清,号东廓,明朝时期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何景明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对何绛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绛在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明月照在水面上,鸟儿在北边的树林里鸣叫。在这宁静致远的地方,我最喜欢这样的深夜时刻。心中的种种想法无法回到梦境中,我只能独自地怀抱着这份心情低声吟诵。对于自己的才情并无自信,不敢期待能找到懂得欣赏的人。
去完善
释义
《宿华林寺》注释如下: 1. 宿:过夜,住宿。 2. 华林寺:可能是诗人所经过的一处寺庙。 3. 沼:水池,水塘。 4. 空:空中传来。 5. 北林:北方的树林。 6. 淡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7. 人境:尘世。 8. 此宵深:指夜深之时。 9. 万念:众多的思绪。 10. 不归梦:无法回到过去的梦想。 11. 孤怀:孤独的心情。 12. 付吟:通过诗歌来表达。 13. 自惭:自我惭愧。 14. 郢曲:古代楚国的一种音乐。 15. 安用:何必需要。 16. 知音:了解自己的人。
去完善
赏析
《宿华林寺》是何绛的一首古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华林寺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首联“明月圆在沼,鸟声空北林”,通过明月的圆满与宁静中的鸟声,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给人一种寂静幽深的氛围。颔联“淡然人境外,最爱此宵深”,表达出诗人在这种静谧的环境中,心境变得坦然,特别钟爱这深沉的夜晚。颈联“万念不归梦,孤怀只付吟”,则表现了诗人虽然内心思绪万千,但却无法入睡,只能以吟咏的方式寄托自己的孤独情怀。尾联“自惭非郢曲,安用觅知音”,表达了诗人自愧才疏学浅,无法找到真正理解自己的人,体现出一种深深的无奈感。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深刻领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华林寺》是南宋诗人何绛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作于南宋末年,时值金朝南侵、战乱频仍之际。 在人生际遇方面,何绛出身书香门第,年轻时曾游历各地,广交文人墨客,仕途通达。然而,随着金朝南侵,战乱四起,民生疾苦,何绛的人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金朝势力强大,对南宋构成严重威胁。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不思进取,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背景下,何绛以诗言志,抒发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和平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