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择之赋霜月

标题包含
和择之赋霜月
月华明洁好霜天,遥指层城几暮烟。 妙意此时谁与寄,美人湘水隔娟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栻(1133年-1203年),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 张栻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张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月光皎洁如霜的天色真美好,远远望去那层层叠叠的城市已升起袅袅炊烟。这美妙的意境此刻谁能与我分享呢?如同美人一样楚楚动人的湘水,终究是隔着一层朦胧的雾。
去完善
释义
1. 择之:人名,与诗作者为友人; 2. 霜月:秋天的月亮; 3. 层城:古代神话中称高入云霄的城堡,这里借指京城; 4. 暮烟:傍晚时分的雾气; 5. 美人:此处指诗人思念的人; 6. 湘水:湖南省的一条河流,古称湘江; 7. 娟娟:美好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霜月景象的诗歌,作者张栻以月色、霜天、层城等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同时,通过“美人湘水隔娟娟”一句,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整首诗富有诗意,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择之赋霜月》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张栻的一首描绘秋夜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4年,此时正值南宋初期,战乱稍息,民生待兴的时期。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又字钦之,号南轩,世居长沙。他为人正直,富有才华,历任朝官,忧国忧民,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和百姓的安定。张栻的诗文受到朱熹、吕祖谦等人的赞誉,被视为宋代重要文人之一。 诗中的“霜月”寓意着秋天的萧瑟,也代表着人生的历练。通过描绘秋天明月洒下清冷的月光在枯草和冷落的菊花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过程中的磨难和挑战的深刻体会。同时,这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的艰苦和时局的动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