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父游榕溪韵
隔岸高低露碧山,眼明便作故园看。
直从榕影度轻舫,更傍溪光抚曲栏。
鸿雁来希空怅望,梅花开早未初寒。
喜君万里同情话,明月清风足佐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对岸青山高低错落露出一角,眼前景色使人恍若置身故乡。沿着树荫划过轻舟,更靠近溪边欣赏弯曲的栏杆。虽然大雁尚未归来令人失望,但梅花早已盛开温暖人心。感激你在远方分享着情感,有明月清风为伴,我们的欢乐更加圆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正父:指的是张栻的父亲,南宋著名学者张浚。
2. 榕溪:泛指南方地区多榕树的小溪。
3. 和:唱和,依原诗的韵脚和意境作诗回应。
4. 隔岸高低露碧山:形容榕溪对岸的山丘错落有致,露出翠绿的峰峦。
5. 眼明便作故园看:明亮的眼睛看到的美景如同故乡的风景一般亲切。
6. 直从榕影度轻舫:沿着榕树的树荫划过轻盈的小船。
7. 更傍溪光抚曲栏:靠近小溪边抚摸着曲折的栏杆。
8. 鸿雁来希空怅望:表达盼望远方亲友的信息但未能如愿的惆怅心情。
9. 梅花开早未初寒:虽然梅花早早地开了,但尚未感受到寒冷的冬意。
10. 喜君万里同情话:与远道而来的朋友分享内心的感受。
11. 明月清风足佐欢:用清风明月陪伴大家共享欢乐时光。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在游历山水时的所见所感。首先,“隔岸高低露碧山”描绘出对岸高低起伏的山景,碧绿的颜色让人眼前一亮,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接下来,“眼明便作故园看”表达了诗人眼前的美景让他联想到了故乡的山水,这种情感寄托使得景色变得更加亲切。
接下来的诗句中,“直从榕影度轻舫,更傍溪光抚曲栏”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感受。他在榕树的阴影下乘着小船轻轻划过,享受着水面的波光粼粼。同时,他还倚靠在曲栏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这两句将诗人的悠闲自得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鸿雁来希空怅望,梅花开早未初寒”道出了诗人在游历过程中感受到的失落与期待。他期望看到远飞的鸿雁,却迟迟未能如愿;虽然梅花已经提前绽放,但还未到真正寒冷的时候。这些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渴望相聚、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
最后两句“喜君万里同情话,明月清风足佐欢”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分享喜悦的心情。尽管相隔遥远,但他们仍然能够相互理解,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在这明月清风的夜晚,他们的心意相通,足以让他们感到欢乐无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正父游榕溪韵》是南宋诗人张栻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这一年,张栻已经57岁,历经宦海沉浮,饱受战乱之苦,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宋时期,北方领土丧失,金国统治者对中国虎视眈眈。面对外敌的威胁,南宋朝廷却政治腐败,百姓疾苦。张栻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一员,深感责任重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唤起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注。
这首《和正父游榕溪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以游榕溪为线索,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