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宇文邛州
寄语临邛守,相望万里情。
有来诗句好,足验教条清。
好古从时讪,为邦已政成。
无寻子虚赋,忠厚诏诸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愿您像千里之外的临邛守一样与我相互思念,您的诗词很美,体现出了高贵的情操。欣赏古代文化,但随时代潮流,您作为国家领导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政治成就。不要寻找虚无的事物,您的忠诚和诚实早已告诫我们这些年轻的学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寄宇文邛州:全诗名为《寄宇文邛州》,表示这首诗是写给宇文邛州的。
2. 临邛守:指宇文邛州,即邛州的太守。这里用“临邛”一词代指邛州。
3. 有来诗句好:这里的“有来”表示将来或以后。诗句好的意思是指宇文邛州将来会写出优美的诗句。
4. 足验教条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宇文邛州的品行和作风清廉,可以通过他的诗句得到验证。
5. 好古从时讪:表示宇文邛州喜好古代文化,同时也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
6. 为邦已政成:意思是宇文邛州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7. 无寻子虚赋:这里的“子虚赋”是一个典故,出自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描绘了一个虚构的国家子虚国。这句诗意味着不需要寻找虚构的故事,因为宇文邛州本身就充满了丰富的故事。
8. 忠厚诏诸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宇文邛州以忠诚厚道的态度教导学生,让他们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去完善
赏析
《寄宇文邛州》是南宋著名诗人、理学家张栻寄给远在四川邛州的友人宇文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同时,也赞扬了宇文在其任职地“教条清”的优异表现以及他忠于职守、以德化民的精神风貌。
首联“寄语临邛守,相望万里情”点明了诗的主题:向远方的友人宇文传达问候与牵挂。诗人与友人相隔千里,但却能彼此心念对方,体现深厚的友情。
颔联“有来诗句好,足验教条清”进一步赞美了友人的才华横溢,他的诗歌才情出众,足以证明他在任职期间的教化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这里的“教条清”既可以理解为宇文在教育方面的严谨与高要求,也可以理解为他的执政理念清正廉洁。
颈联“好古从时讪,为邦已政成”体现了宇文的学识渊博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以古代贤人为榜样,力图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里的“政成”意味着宇文在治理地方政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尾联“无寻子虚赋,忠厚诏诸生”则是对宇文的建议与期许。建议他要关注百姓的实际情况,摒弃追求浮华的作风,用实际行动去感召和教育民众。此处的“子虚赋”指的是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以其华丽的文风和夸张的手法著称。诗人用这一典故告诫宇文不要过分追求华而不实的修辞技巧,而应注重实质性的工作和实际的政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宇文邛州》这首古诗是南宋诗人张栻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这一年,张栻已经57岁,他在朝廷任职多年,担任过吏部、礼部、兵部尚书等职,是一位有丰富政治经验和深厚文学修养的官员。
在诗的创作时期,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外部,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动战争;内部,朝政腐败,党派纷争不断,这使得南宋的国势日益衰弱。在这种背景下,张栻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好友宇文邛州能够共同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这首诗中,张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他和友人能够携手共进,共同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努力。这首古诗不仅表达了张栻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