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水友别辞 榆酱

标题包含
山水友别辞 榆酱
榆叶瀹可菹,榆皮舂可脯。代豆酿为酱,代面胶为糊。酱他酱,总莫尚,榆郎榆姑春春旺,林下山间慰所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质(1035年-1112年),字景文,号雪山,北宋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王质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被任命为地方官员,历任知县、通判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榆叶可以煮成酸菜,榆皮可以制成干果。豆类可以酿成酱料,面粉可以熬成浆糊。各式各样的酱料,总是令人喜欢。榆树们生机勃勃的春天,安慰着山间林下的期盼。
去完善
释义
榆叶:榆树之叶。 瀹:煮,浸渍的意思。 可菹:可以制作成酸菜。 榆皮:榆树的树皮。 舂:捣碎的意思。 脯:干肉。这里指榆皮可以制作成类似干肉的食物。 代豆:代指豆子。 酿:酿造,发酵。 酱:酱汁。 代面:代指面粉。 胶:熬制淀粉。 糊:黏稠状的食品。 酱他酱:意为酱酱。 莫尚: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 榆郎榆姑:对榆树的美称。 春春旺:形容榆树旺盛生长的状态。 林下:树林之下。 山间:山间的田地。 慰所望:满足人们的期望。
去完善
赏析
《山水友别辞·榆酱》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林田园之间的所见所闻,通过对榆叶、榆皮等自然食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榆叶可以煮汤,榆皮可以磨成面粉,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诗人还提到了用榆皮代替豆子酿酒,用榆皮代替面粉做糊,这些都是在生活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例子。 “酱他酱,总莫尚”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那就是不管是什么酱料,都比不上榆酱的美好。这种心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诗人以“榆郎榆姑春春旺,林下山间慰所望”结尾,表达了对春天和生活的热爱。榆树在春天里茁壮成长,山林间的景色满足了诗人的期望。这首诗整体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南宋末年,诗人的王质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友别辞《榆酱》。这首诗歌是诗人送给他的一位名叫榆酱的友人离别的赠言。榆酱既是他的朋友的名字,又是一种他珍视的东西,在这里代表了他们的友谊和分离。这首诗是在充满感伤的离别氛围中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和对未来的期待。 创作这首诗歌的时间是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火纷飞,人们的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质作为一名文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感受。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流离失所,这使得他对人生、友情、亲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他与榆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成为了他在艰难岁月中的一抹亮色。 在南宋末年,文人们普遍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许多文人墨客以诗歌为载体,抒发他们对国家、社会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王质也不例外,他的作品充满了忧患意识和人道关怀。在他的笔下,山水、草木、花鸟等自然景物都赋予了深刻的人文内涵。这些元素在《榆酱》一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使作品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