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衣曲
貂裘虽云温,非妾手中迹。
唯此万里衣,一针三叹息。
叹息恐人闻,缝时常避人。
开缄勿嫌涴,中有双泪痕。
江南十月雁初飞,边地才秋塞草衰。
衣成妾手君宁见,寒到君边妾自知。
寄书问征夫,好在何当还。
西风吹妾梦,夜度鲁阳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貂皮大衣虽然温暖,不是我亲手制作。
唯有这件布衣,我一针一线充满了深情。
我怕他人听到我的叹息声,常常躲着人缝制。
打开包装不要嫌弃有污渍,那是我泪水留下的痕迹。
江南十月的雁群开始迁徙,边疆的秋天到了,草原都变黄了。
衣服做成的时候,你是否能看见我的手,天气变冷的时候,我是否能在你身边。
我写信给你询问行程,何时回来呢?
西风把我的梦境吹向远方,我在夜里度过鲁阳关。
去完善
释义
1. 貂裘:指用貂皮制成的珍贵衣物。
2. 唯此万里衣:指妻子为戍边的丈夫做的衣服。
3. 开缄:打开封口,这里指拆开信封。
4. 浣:沾染污物。
5.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6. 雁初飞:指秋天大雁南飞的时节。
7. 边地:边疆地区。
8. 塞草:边塞的草。
9. 征夫:出征的士兵,这里指诗人的丈夫。
10. 西风:即秋风。
11. 鲁阳关:古时的关卡名,泛指遥远的边关要塞。
去完善
赏析
《寄衣曲》是一首描绘女子思念戍边丈夫的婉约词。许志仁通过对衣物、书信和梦境的刻画,展现了夫妻之间深厚真挚的感情。
首先,作者通过“貂裘虽云温,非妾手中迹”强调了自己的亲手制作的重要性,借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关爱之情。接下来,他描述了制作衣物的细节:“唯此万里衣,一针三叹息。”表现了对丈夫安危的忧虑和对离别的无奈。
下阙中,许志仁更是通过对妻子心思细腻的描绘,凸显了她深藏心底的担忧:“叹息恐人闻,缝时常避人。”“开缄勿嫌涴,中有双泪痕。”这几句诉说着妻子怕别人知道她内心的情感波动,只能偷偷地在夜深人静时缝纫;同时还表达了她对即将远行的丈夫的眷恋和不舍。
而后,他运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江南十月雁初飞,边地才秋塞草衰”这句诗词,藉由鸿雁南飞的景象来寄托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丈夫的思念。紧接着又以“衣成妾手君宁见,寒到君边妾自知。”这一对仗工整的句子展现妻子对丈夫的深深挂念。
最后两句:“寄书问征夫,好在何当还。西风吹妾梦,夜度鲁阳关。”则表达了妻子对丈夫何时能够平安归来的期望。她渴望在梦中见到丈夫,穿越遥远的鲁阳关与他相聚。这首诗通过许志仁的敏锐观察和生花妙笔,将一位深情款款的妻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衣曲》是唐代诗人许志仁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8世纪中叶,正值唐朝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了文人墨客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重要载体。
许志仁在一生中历经坎坷,他虽然才华横溢,但始终未能在仕途上取得显著成就。这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和人生体验,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挂念,表达了游子离愁的情感。
在《寄衣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下,唐朝社会繁荣昌盛,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在当时的社会,许多文人士子仍然面临着科举不第、宦途失意的困境。这种社会现实对许志仁等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他们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深沉的人生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