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宝月弹桃源春晓
何年凿源开混茫,桃香两岸吹红香。
烟消远浦生微阳,鱼舟误行溪水长。
溪回岸转山隙光,疑有绛阙仙人房。
居民争出罗酒浆,花间笑语音琅琅。
抱琴释子眉发苍,响泉韵磬鸣长廊。
能弹往事悲孟尝,昔时台沼今耕桑。
又如勇士赴敌场,坐令游子思故乡。
清猿抱木号鸿荒,孤吟划见丹凤翔。
曲终待月西南厢,重调十指初不忙。
如见古画秦衣裳,春天百鸟争颉颃。
桃源归来今已忘,弹到落月空断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哪一年挖掘水源开垦荒漠,桃花的香气飘满河的两岸。
烟雾消散在远处的江畔,阳光微微升起,渔舟误入了长长的溪流。
河流曲折,岸边转折,透过山间的缝隙看到光亮,疑似那里是仙人居住的红墙绿瓦。
居民们争相拿出酒水来款待,花间的欢声笑语如同金属撞击的声音。
弹琴的僧人面色苍白,瀑布的声音和钟磬的鸣声回荡在长廊中。
这琴声能够触动过往的悲伤回忆,曾经的亭台池塘现在已经种满了庄稼。
又像是英勇的战士奔赴战场,让我这个离家的游子思念故乡。
山林中的猿猴抱着树木啼哭,孤独的歌声如同凤凰翱翔。
乐曲结束时等待月亮升起在西边,重新调整指法并不忙乱。
如同看到了古代的画卷,衣袂飘飘,春天里的百鸟竞相飞翔。
从桃花源回来已经忘记了曾经的一切,琴弦拨动至落月之时,心中空留悲痛。
去完善
释义
《和宝月弹桃源春晓》注释:
1. 宝月:即宝月和尚,此诗唱和对象。
2. 桃源:指桃花源,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虚构地区。
3. 混茫:形容混沌未分的景象。
4. 桃香两岸吹红香:描述桃花的香气弥漫在河流两岸。
5. 烟消远浦生微阳:烟雾消散后,远方的江岸边开始显现微弱的光线。
6. 鱼舟误行溪水长:渔船无意中沿着长长的溪水航行。
7. 溪回岸转山隙光:溪流蜿蜒,岸边转弯处露出山体缝隙中的光线。
8. 绛阙:古代宫殿门前的红色牌坊。
9. 仙人房: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10. 居民争出罗酒浆:居民们争相准备酒浆招待来客。
11. 花间笑语音琅琅:在花丛中欢声笑语不断。
12. 抱琴释子眉发苍:弹琴的僧人头发斑白。
13. 响泉韵磬鸣长廊:形容声音回响于长廊之间。
14. 能弹往事悲孟尝:孟尝君乃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因乐善好施而闻名,此处借用其典故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孟尝君的敬仰之情。
15. 昔时台沼今耕桑:曾经繁华的台沼现已变成农田。
16. 又如勇士赴敌场:又像是英勇的武士奔赴战场。
17. 清猿抱木号鸿荒:清猿抱着树木嚎叫,表达了荒凉之感。
18. 孤吟划见丹凤翔:孤单的吟唱勾勒出丹凤翱翔的景象。
19. 曲终待月西南厢:乐曲结束后,静待月亮出现在西南方向。
20. 重调十指初不忙:再次调整手指弹奏,显得从容不迫。
21. 如见古画秦衣裳:仿佛看到了描绘古代秦朝人民服饰的古画。
22. 春天百鸟争颉颃:春天的鸟儿争相飞向高空。
23. 桃源归来今已忘:离开桃花源后再也无法找到归路。
24. 弹到落月空断肠:直到月亮落下才感觉到无法再回到过去的忧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桃花源的美丽景色及人们在其中的生活场景,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与哀愁。首联“何年凿源开混茫,桃香两岸吹红香”以设问的方式引出桃花源的起源,桃花的香气弥漫在两岸,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颔联“烟消远浦生微阳,鱼舟误行溪水长”则通过描绘烟雾消散后的景象,表现了桃花源的美景如画卷般徐徐展开。颈联“溪回岸转山隙光,疑有绛阙仙人房”进一步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仿佛是仙人们居住的地方。
接下来,诗人转向描绘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居民争出罗酒浆,花间笑语音琅琅”表现出人们的热情和友好,欢声笑语回荡在花海之中。“抱琴释子眉发苍,响泉韵磬鸣长廊”则描绘了一位弹琴的老者,他的音乐如同清泉流淌,响彻整个长廊。这里既有对桃花源美好生活的赞美,也有对时间流逝、人事沧桑的感慨。
接着,诗人借弹琴者的演奏,回顾了昔日孟尝君的悲哀往事以及台沼变为耕桑的景象,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伤。同时,他又用“又如勇士赴敌场,坐令游子思故乡”两句强调了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篇的最后,诗人再次回到桃花源的美景描绘上。“清猿抱木号鸿荒,孤吟划见丹凤翔”展现出桃花源环境的清幽与和谐。而“曲终待月西南厢,重调十指初不忙。如见古画秦衣裳,春天百鸟争颉颃。”四句则形象地描绘了弹琴者的高超技艺和对音乐的执着追求。最后一句“桃源归来今已忘,弹到落月空断肠”则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为象征,表达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失落与惆怅。整首诗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堪称一幅生动优美的山水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宝月弹桃源春晓》是许志仁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描绘桃花源的优美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6年至1205年之间,此时正是南宋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的创作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志仁生活在这一时代,作为一位文人雅士,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热爱自然山水,对桃花源的美好景象充满向往。
在这段时间里,许志仁经历了科举考试失败,官场失意等人生际遇。这使得他更加珍视隐居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在他的笔下,桃花源是一个理想的世界,那里没有战乱纷扰,只有美好和谐的生活景象。这种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既体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这一时期,南宋王朝虽然偏安一隅,但在文化、艺术方面仍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人们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为主题,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篇。许志仁受到这一时代的熏陶,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桃花源这一美好的意象上,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