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道中
紫兰含春风,日暮香更远。
涧道水平分,曲折渡清浅。
飞花当面堕,颠倒落苔藓。
念此芳意阑,归思纷莫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紫罗兰含着春天的气息,傍晚时分香气更悠长。山涧流水平分两岸,蜿蜒曲折渡过清澈的溪流。花瓣随风飘落在眼前,颠颠倒倒地落到青苔上。想到这美好的景致即将消逝,归乡之情越发强烈而无法排遣。
去完善
释义
1. 紫兰:紫色的兰花,这里借指紫色的植物。
2. 春风:春天的风,这里用来形容温暖和煦的天气。
3. 日暮: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刻,通常表示傍晚时分。
4. 香更远:香气更加深远,这里形容兰花香气在空气中弥漫。
5. 涧道:山涧中的小路。
6. 水平分:河水被人工设施或自然地形分为两股。
7. 曲折:弯曲的路程。
8. 清浅:清澈的水流。
9. 飞花:在空中飘落的落花。
10. 当面:面前,眼前。
11. 堕:落下,坠落。
12. 颠倒:指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混乱。
13. 苔藓:一种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14. 芳意阑:指花香逐渐减弱。
15. 归思:思念回家的心情。
16. 纷莫遣:纷乱的情绪难以排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身处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内心情感的波动。诗人以“紫兰”为开篇,表现出春天的气息;而“日暮香更远”则说明随着夕阳西下,花香更显得悠远绵长。接着,诗人在“涧道水平分,曲折渡清浅”中展现出山涧的景色,以及他在其中的行走体验。接下来的“飞花当面堕,颠倒落苔藓”,通过落花纷飞这一景象表达了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最后,诗人通过“念此芳意阑,归思纷莫遣”抒发了自己在感受美好景致的同时,内心的归乡之情却无法排解。整首诗,既有视觉上的美景刻画,也有听觉上的花香感受,更有深层次的情感传达,呈现出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竺道中》是明朝诗人许志仁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怀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成化年间(约公元1465-1487年),此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时,许志仁正处在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他年轻时曾担任过明朝的官员,但因不愿同流合污而辞官回乡。回到家乡后,他开始关注民生问题,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并致力于文学创作。此时,许志仁在游览天竺山的过程中,被山中美丽的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天竺道中》。
在这段时间里,明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文化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志仁作为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反映社会现实,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竺山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