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塞上曲

标题包含
塞上曲
岁岁但防虏,西征早晚休。匈奴不系颈,汉将但封侯。 夕照低烽火,寒笳咽戍楼。燕然山上字,男子见须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贞白(895年-958年),字有道,号灵溪,又号清溪生。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文学家、诗人。 王贞白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尤以诗名闻世。在南唐时,他曾担任国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每年都防备着敌军的侵袭,何时才能结束遥远的征战? 匈奴不愿束手就擒,汉将只能依赖军功加官晋爵。 夕阳下的烽火渐渐暗淡,寒冷的胡笳在戍楼中低沉回响。 燕然山上的石刻,让每个男子都觉得羞愧不已。
去完善
释义
1. 岁:每年的意思,这里指每年都要防止敌人入侵。 2. 但:只、仅的意思,表示仅限于某种情况。 3. 防虏:防备敌人侵犯,这里指防备敌人的进攻。 4. 西征:向西边发动的战争,这里指对抗匈奴的战争。 5. 匈奴: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屡次侵扰中原地区。 6. 系颈:指匈奴归降,表示投降于汉朝。 7. 汉将:汉朝的将领,这里泛指中原的武将。 8. 封侯:古代诸侯受封的土地,这里指因战功而获得的荣誉或地位。 9.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用于观察敌情。 10. 燕然山:中国北部的一座山脉,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汉朝时曾是匈奴的游牧地。 11. 字:石刻的文字,这里指刻在燕然山的纪功碑。 12. 男子:成年男性,这里指有勇气的男子。
去完善
赏析
《塞上曲》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争的情景和对汉将建功立业的渴望。诗人以“岁岁但防虏,西征早晚休”开篇,揭示出边疆战争的持久和艰辛。接着,他通过“匈奴不系颈,汉将但封侯”来表达战争胜利的重要性,强调汉将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同时,诗中还通过“夕照低烽火,寒笳咽戍楼”展现出边疆战斗的壮烈场景。最后,以“燕然山上字,男子见须羞”结束全诗,以此表明燕然山上的战功记录激励着每一个战士为了国家尊严和民族荣誉而战,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征战沙场的勇士们的敬意以及对战争的忧虑与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上曲》是唐代诗人王贞白的一首边塞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中期,这个时期正是唐朝盛世的尾声,边疆战争频繁,人民生活艰苦。 王贞白(公元895年-公元955年)是唐朝末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生活在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他在《塞上曲》中表达了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切。 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弱,边疆问题日益严重。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立了节度使制度,以加强边防。然而,随着节度使权力的膨胀,他们开始割据一方,甚至发动叛乱。此外,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也对唐朝构成了威胁。这种时代背景使得王贞白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