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晓发萧关

标题包含
晓发萧关
早发长风里,边城曙色间。数鸿寒背碛,片月落临关。 陇上明星没,沙中夜探还。归程不可问,几日到家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贞白(895年-958年),字有道,号灵溪,又号清溪生。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文学家、诗人。 王贞白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尤以诗名闻世。在南唐时,他曾担任国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清晨出发在长长的风中,边远的小城和曙光之间若隐若现。几声鸿雁的声音在寒冷的岩石背后传来,一片月亮的影子落在城门之上。星光渐渐消失于远方的天际,夜色中的探险者们返回原地。回家的行程无法预计,还有几天才能回到家乡的山头呢?
去完善
释义
1. 早发:一早出发。 2. 长风:指远方的风,也比喻旅途上的风尘仆仆。 3. 边城:靠近国界的城堡,这里指的是长城。 4. 曙色:破晓时的天光。 5. 数鸿:几只大雁。 6. 寒背碛:指在寒冷的风中飞越沙漠。 7. 片月:一片月光。 8. 临关:临近关卡。 9. 陇上:指甘肃省一带。 10. 明星:明亮的星星。 11. 没:消失。 12. 沙中:指沙子堆积的地方。 13. 夜探:晚上探访。 14. 还:回去。 15. 归程:回家的路程。 16. 不可问:无法确定。 17. 家山:故乡的山。
去完善
赏析
《晓发萧关》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歌。诗人王贞白以早发、长风、边城、曙色等词语勾勒出一幅辽阔壮丽的边塞景象。同时,通过数鸿、寒背碛、片月、落临关等细节描绘,展现了边塞的寒冷与孤独。诗中的“陇上明星没,沙中夜探还”则表现了边疆戍边的艰辛和勇敢。最后,“归程不可问,几日到家山”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归家之日的期待。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发萧关》是晚唐著名诗人王贞白的代表作品。这首诗作于公元874年左右,正值唐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此时,皇帝昏庸无能,宦官、权臣当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个人经历方面,王贞白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由于当时科举制度的不公和社会黑暗,始终未能跻身官场。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在这首诗中,王贞白以“晓发萧关”为题,表达了对自己身世坎坷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在诗中描绘了萧关城外的景象,表达了远离战乱、寻求安宁的渴望。同时,通过对戍楼、烽火等元素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和对民生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