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胡笳曲

标题包含
胡笳曲
陇底悲笳引,陇头鸣北风。一轮霜月落,万里塞天空。 戍卒泪应尽,胡儿哭未终。争教班定远,不念玉关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贞白(895年-958年),字有道,号灵溪,又号清溪生。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文学家、诗人。 王贞白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尤以诗名闻世。在南唐时,他曾担任国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悲凉的军号声在远方响起,北风呼啸着吹过边防之地。 冷月洒下一片清辉,广袤的边塞天空无比寂静。 戍边的士兵泪水已干,异乡的敌人哭声未尽。 谁能想到昔日的远征将领,如今却忘记了家乡的安宁。
去完善
释义
1. 胡笳曲:古代边疆地区常用的音乐形式,主要用以表现边关战场的悲壮情景。 2. 陇底:指陇山地区,位于今中国甘肃省东南一带,自古即为中原与西域的分界线。 3. 悲笳引:指忧伤的音乐演奏。 4. 鸣北风:意为响起在北风的伴奏下。 5. 霜月落:描述夜晚月亮被云层遮盖的景象。 6. 戍卒:戍守边疆的士兵。 7. 胡儿:指北方少数民族或来自匈奴的战士。 8. 争教:怎么能让。 9. 班定远:班超的尊称。东汉名将班超曾任西域都护,有安定远方的功绩。 10. 不念玉关中:这里是作者感慨戍边战士艰苦,而统治者却未能体恤将士们的生活状况。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关景象的古诗。诗人以胡笳曲为主题,借用了北风的哀鸣、霜月的落下以及万里的塞空,渲染出浓厚的边关气氛。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诗人表达了戍卒们的无奈和哭泣,同时也批评了班超不关心故乡的行径。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故乡的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贞白(公元895-95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作《胡笳曲》创作于后梁时期。在《胡笳曲》中,作者以思乡之情为主题,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战乱年代漂泊不定生活的感慨。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五代十国的乱世,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王贞白曾担任过江西观察使、御史中丞等职,后因战乱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流亡。在这个过程中,他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苦难,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故乡对自己的召唤。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王贞白创作了《胡笳曲》这首诗。诗中描绘了胡笳的声音,以及它所唤起的思乡之情。通过对胡笳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战乱带给人们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诗句,成为了五代十国时期脍炙人口的名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