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
物候来相续,新蝉送晚莺。百年休倚赖,一梦甚分明。
金鼎神仙隐,铜壶昼夜倾。不如早立德,万古有其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伴随着季节更替,初夏时分,新蝉的出现取代了晚莺的声音。人的一生不应过度依赖外物,有时候在梦境中反而更能看得清楚。那些传说中的神仙也许真的存在,但他们也是隐藏在某个角落罢了。生活中的时间就像水壶里的水,日夜流逝。所以,我们不妨早点树立自己的道德观念,这样才能名垂千古。
去完善
释义
1. 物候: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这里指季节更替、景物变化。
2. 相续: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或发生。这里指自然景物的交替出现。
3. 新蝉:初夏时节开始鸣叫的蝉。这里指夏天的到来。
4. 晚莺:春末夏初啼鸣的莺鸟。这里指春天的结束。
5. 百年:一生的时间,这里指整个人生。
6. 休倚赖:不要过分依赖别人或者外界事物。
7. 一梦:短暂的人生。这里指人生的短暂。
8. 甚分明:非常清楚。这里指人生短暂的真相非常明了。
9. 金鼎:古代的炼丹炉,这里象征长生不老、成仙之事。
10. 神仙隐:神仙隐居于山林。这里指长生不老、成仙之事不可靠。
11. 铜壶:古代计时器,这里象征时光流逝。
12. 昼夜倾:日日夜夜不停地流逝。这里指时间不断消逝。
13. 立德:树立品德,这里指注重个人品行修养。
14. 万古:很久远的时间,这里指永恒的流传。
15. 有其名:有名声,这里指能够在历史上留下美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短歌”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和期许。首联“物候来相续,新蝉送晚莺”描绘了自然界物候的交替,表达了时间流逝、季节更迭的意象,为全诗奠定了深沉而又悠远的基调。颔联“百年休倚赖,一梦甚分明”则进一步点明人生的短暂与梦境的真实性,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生命奥秘的洞察和领悟。颈联“金鼎神仙隐,铜壶昼夜倾”借用了道教的器物形象,暗示了长生不老、求仙访道的虚无缥缈,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超越的意境。而尾联“不如早立德,万古有其名”则作为警句,倡导人们应该以立德为重,方能千古流芳,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的重视。整首诗风格沉静,语言质朴,既有咏史怀古的意蕴,又充满了人生哲理的启示,是难得的优秀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短歌》是唐朝诗人王贞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850年左右,正值唐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段时间里,王贞白的人生经历可谓坎坷。他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壮志,然而身处乱世,科举考试之路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考,却屡试不第。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求学,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在漫长的求学生涯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学问,抒发爱国情怀。
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正处于严重的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状态。皇帝昏庸无能,宦官弄权,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局势日益恶化。诗人目睹了这一惨状,痛心疾首,渴望为国家效力,挽救民族危机。然而,他的理想始终无法实现,只能将满腔热情寄托在诗歌创作上,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首诗中,王贞白通过描绘蝉鸣、花落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他还借用了战国时期的典故,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朝廷的不满。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贯穿了整首诗,使它成为了一首富有深刻内涵和强烈时代感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