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
终朝异五岳,列翠满长安。地去搜扬近,人谋隐遁难。
水穿诸苑过,雪照一城寒。为问红尘里,谁同驻马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了一整个早晨,五座山峰已经变得截然不同,翠绿的植被铺满了整个长安城。这个地方离搜寻和表扬的地方很近,但是想要躲藏起来却很难。水流穿过各个花园,雪光照亮了一城的寒冷。请问在茫茫人海中,有谁愿意停下来一同欣赏这美景呢?
去完善
释义
1. 终南:指终南山,位于陕西省中部秦岭山脉,主峰在西安市南面。
2. 五岳:古代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3. 列翠:排列的青翠山峰。
4. 长安:唐朝的首都,现为西安。
5. 地:指地理位置。
6. 搜扬:选拔人才的意思。
7. 人谋:人们图谋的事情。
8. 隐遁:隐居避世。
9. 水穿诸苑过:水流穿过众多皇家园林。
10. 雪照:白雪映照。
11. 一城:指整个长安城。
12. 红尘:指繁华的城市。
13. 驻马:停驻马匹。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终南”为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山川景象。首联中,“终朝异五岳,列翠满长安”表达出终南山的峻峭与绵延,犹如一座绿色的屏风围绕古都长安,使其显得更为壮丽。
颔联“地去搜扬近,人谋隐遁难”传达了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人们渴望避世隐居的无奈。诗人的构思巧妙,把终南山的位置与人文紧密结合,让读者领略到山水的秀美和人世的沧桑。
颈联“水穿诸苑过,雪照一城寒”描绘了终南山的水脉流向以及冬天的雪景。诗人以水喻时间,而雪花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使得整首诗在描绘壮丽山水的同时,也增添了深沉的哲理色彩。
尾联“为问红尘里,谁同驻马看”则以终南山为背景,将世间纷扰和超脱世俗的观念相联系,使诗歌意境更加深远。诗人借助对终南山的赞美,传递出一种渴望摆脱世俗纷争、寻找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在内容上富有哲理,形式上对仗工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无论是描绘自然景色还是抒发人生感慨,都充分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终南山》是唐代诗人王贞白的五言律诗,描绘了终南山的壮丽景色。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896年至905年之间,正值唐朝末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王贞白正处于其人生的成熟阶段,他历任官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曾担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等官职,因直言敢谏而受到唐昭宗的赏识。然而,唐朝末年政局动荡,战乱频繁,这对他的政治生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贞白选择寄情山水,以诗歌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唐朝已经步入末期,朝政腐败,内外矛盾激化。与此同时,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演愈烈,边疆地区民族矛盾尖锐。在此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远离庙堂,隐逸山林,寻求心灵的慰藉。王贞白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自然,将个人情感融入山水诗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