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金陵

标题包含
金陵
六代江山在,繁华古帝都。乱来城不守,战后地多芜。 寒日随潮落,归帆与鸟孤。兴亡多少事,回首一长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贞白(895年-958年),字有道,号灵溪,又号清溪生。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文学家、诗人。 王贞白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尤以诗名闻世。在南唐时,他曾担任国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第六代的江山依然存留在这里,曾经的繁华古都,现在却变成了战争的废墟。当战乱袭来时,城市已经无法保卫;战后,这片土地变得荒芜不堪。寒冷的冬日,潮水渐渐退去;海上的归帆与孤独的鸟儿相伴而行。这一路上的起起落落,令人感叹万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金陵:即南京的古称。 2. 六代江山:指南京的悠久历史,南京曾是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3. 古帝都:古代皇帝的首都。 4. 乱来:指战乱时期。 5. 战后:战争结束后。 6. 多芜:杂草丛生。 7. 寒日:寒冷的太阳。 8. 随潮落:随着潮水落下。 9. 归帆:返航的船。 10. 与鸟孤:和孤独的鸟儿一起。 11. 兴亡:兴盛和衰亡。 12. 长吁:长长的叹气。
去完善
赏析
《金陵》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贞白对历史名都金陵的感慨之作。开篇两句“六代江山在,繁华古帝都”描绘了金陵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地位及其曾经的繁华景象。接下来两句“乱来城不守,战后地多芜”则表现了金陵在历史动荡中的败落和荒芜。后两句“寒日随潮落,归帆与鸟孤”抒发了作者在金陵所见的萧条景象,表现出深深的哀伤和无奈。最后两句“兴亡多少事,回首一长吁”则以历史的眼光总结金陵的兴衰变化,表达了对过去事物兴衰成败的深沉思考。整首诗通过金陵的兴衰沧桑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表达了作者深沉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陵》这首诗是晚唐诗人王贞白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晚唐之交的公元9世纪末期,即公元850年左右。这个时期,唐朝由盛转衰,政治腐化,藩镇割据,社会矛盾激化。诗人作为一个关注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对时局有着深深的忧虑和感慨。 在这个时间段里,王贞白的人生际遇也可谓跌宕起伏。他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金榜题名。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仍然坚持读书写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和国家的命运。最终,他的才华得到了认可,被任命为地方官,虽然职位不高,但他始终恪尽职守,关心民生,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 在王贞白所处的时代,金陵(今南京)曾是唐朝的都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然而,此时的金陵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成为了一个衰落的城市。诗人在游览金陵时,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不禁产生了浓厚的感慨。他通过描绘金陵的风光名胜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反思,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衰败景象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