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严陵钓台

标题包含
题严陵钓台
山色四时碧,溪声七里清。严陵爱此景,下视汉公卿。 垂钓月初上,放歌风正轻。应怜渭滨叟,匡国正论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贞白(895年-958年),字有道,号灵溪,又号清溪生。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文学家、诗人。 王贞白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尤以诗名闻世。在南唐时,他曾担任国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的景色四季都是碧绿的,小溪的声音在七里之外都能听得很清晰。严光(字子陵)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景,因此他选择隐居在此,远远地俯视那些汉朝的公卿大臣们。月亮初升的时候,他开始垂钓;微风轻轻吹拂时,他尽情歌唱。我想,他应该会怜悯那在渭水边的老渔夫吧,因为要拯救国家,他们正商议着军事大事呢。
去完善
释义
1. 严陵:指严子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时期隐士,曾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一同游学。 2. 汉公卿:这里代指东汉朝廷的官员们。 3. 渭滨叟:指姜子牙,周朝的开国功臣,在周文王寻访贤才时,以钓鱼为业。 4. 匡国:匡扶国家,意指为国家做出贡献。 5. 论兵:谈论军事事务,这里指的是治理国家的策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严陵钓台》,是唐代诗人王贞白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和古人情怀的诗歌。首联“山色四时碧,溪声七里清”写的是严陵钓台的景色:四季如碧的山色与七里之外都能听到的清澈溪流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宁静美好的自然画面。颔联“严陵爱此景,下视汉公卿”则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进一步展示出严子陵(即严陵)喜爱这里的美好景致,也体现出其超脱世俗、不慕荣华的品质。颈联“垂钓月初上,放歌风正轻”中,诗人以月色的初上和微风轻轻吹拂的环境映衬出严子陵在此处垂钓的情景,更突显出他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尾联“应怜渭滨叟,匡国正论兵”则是诗人在向世人传达一种观点:应当关注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献言献策的人,而不仅仅是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严陵钓台的风光和人物故事,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对高尚品质与家国情怀的赞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严陵钓台》是唐代诗人王贞白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前期,即公元7世纪至8世纪初。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唐朝盛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多样。 王贞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生活际遇和创作灵感都受到了时代的深刻影响。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在游览严陵钓台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题严陵钓台》。 在诗中,王贞白以严子陵为楷模,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这种思想源于古代士人的传统观念,认为隐居山林、清静无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在唐朝前期,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诗歌中表达了这种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价值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