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妬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
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芍药在春天的宠爱中绽放,从未羡慕过牡丹。
麦收的季节能持续几天,谷雨时天气只有轻微的寒冷。
嫉妒的姿态如风频繁涌动,娇嫩的脸庞犹如即将凋谢的花朵。
就像在溪边洗衣的芙蓉姑娘,总是遗憾河流的波涛阻碍了我们相会。
去完善
释义
1. 芍药:一种植物,属于毛茛科芍药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人常以芍药为题材进行诗词创作。
2. 承春宠:意为在春天受到宠爱,这里指芍药在春天盛开。
3. 麦秋:指春季麦子成熟的时候,即农历四月份。
4.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19日至21日之间,这一天开始降雨,温度逐渐升高,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5. 微寒:表示稍微有些寒冷。
6. 妒态风频起:形容芍药的花姿多变,就像嫉妒的形态一样不断变化。
7. 娇妆露欲残:形容芍药的娇艳妆容快要凋谢的样子。
8. 芙蓉浣纱伴:这里指的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她经常在河边浣纱,后来成为吴王夫差的妃子。
9. 长恨:长期以来的遗憾或不满。
10. 波澜:比喻事物或景象的变化。
去完善
赏析
《芍药》一诗以芍药花为主角,通过对芍药花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在诗中,芍药被视为春天的宠儿,无需羡慕牡丹的华贵,因为春天很快就将离去。接下来的诗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妒态和娇妆两个词形象地描述了芍药花的美丽和柔弱,而最后两句则借用了芙蓉(荷花)和浣纱女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遗憾。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芍药》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贞白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世纪初期,也就是唐末时期。这一时期,唐朝国势日渐衰微,政治腐败、藩镇割据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诗人对国事的关注和忧虑的心情油然而生。
王贞白作为一个富有才情的文人,当时他正处于科举考试阶段,期望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为国家效力。然而,现实中的种种不公平现象让他感到无奈和痛苦。在这样的心境下,王贞白创作了这首《芍药》诗。
诗中以芍药比喻有才之人,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才华被埋没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才选拔机制的不公,以及统治阶级对人才的压抑和浪费。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以及他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