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
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唯应嵩与华,清峻得为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五岳独立于南方的楚国,其雄壮之名享誉天下。五座山峰高耸入云,仿佛阻挡了阳光。重叠的群山如同绿色的云朵一般紧密相连。夏天的山谷中白雪仍然覆盖在上面,阴暗的山岩使得白昼与黑夜难以分辨。唯有应该与华山相比,它们都是那么的清新而险峻。
去完善
释义
《庐山》
王贞白
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
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
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
唯应嵩与华,清峻得为群。
注释:
1.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2. 南楚:古代南方的诸侯国之一,这里指代江西地区。
3. 五峰:庐山的五大山峰,分别是汉阳峰、大月山、佛手岩、狮子峰和含鄱口。
4. 九叠:形容庐山的山峦重叠。
5. 夏谷:夏季的山谷。
6. 阴岩:背阳的山岩。
7. 昼不分:指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光线昏暗,难以分辨白天黑夜。
8. 唯应:只有应该。
9. 嵩与华:即河南境内的嵩山和华山,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10. 清峻:这里指山势险峻。
11. 得为群:与其他山峰相比,能够成为一伙。
去完善
赏析
《庐山》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王贞白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描述了庐山的高耸入云、威震南楚的形象。山岳的雄壮名号传遍了天下,表现了诗人对庐山雄伟壮观的气势的赞美。
颔联“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用五峰和九叠翠来形象地展示了庐山的美景。高山阻挡了太阳,云雾缭绕在山巅,使庐山显得越发神秘莫测。
颈联“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描写了夏天山谷中积雪依然存在,阴暗的山岩使得昼夜难以分辨的景象。这两句表明庐山夏季仍有白雪覆盖,彰显了其地势之高远。
尾联“唯应嵩与华,清峻得为群”,以嵩山和华山与庐山相比,突显庐山峭拔俊美的特点。表达了只有像嵩山和华山这样的高山才能与庐山并肩而立,共领风骚的观念。
整首诗借庐山之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庐山》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贞白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世纪初,也就是唐代的中晚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一方面,唐帝国在经过初期的繁荣后,开始走向衰落。另一方面,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王贞白作为这个时代的诗人,他的生活经历和作品都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他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未能成功。这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庐山作为中国著名的山水胜地,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绝佳场所。王贞白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