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明府归山
辞秩入匡庐,重修靖节居。
免遭黑绶束,不与白云疎。
送吏各献酒,群儿自担书。
到时看瀑布,为我谢清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辞掉官职来到庐山,重新修建了陶渊明的故居。
不再受到黑色绶带的束缚,与白云相伴不分离。
送别的小吏各自献上美酒,孩子们自己担着书籍。
到了之后看看瀑布,替我感谢那里的清净虚空。
去完善
释义
1. 辞秩:辞去官职。秩,官职。
2. 匡庐: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
3. 靖节居: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靖节”,即陶渊明的别号。这里是借指陶渊明的故居。
4. 黑绶:黑色的官印带子。绶,古代系官印的带子。
5. 白云:此处指的是陶渊明的隐逸生活。
6. 疏:疏远,离散。
7. 送吏:送别官员。
8. 担书:背着书籍。
9. 看瀑布:庐山有著名的瀑布景点,如“三叠泉”等。
10. 谢清虚:向清虚洞天致谢。清虚洞天,道教神话中的仙境。这里是指代庐山神仙洞府的传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贞白写给即将辞官归隐的马明府的送别诗。开篇两句“辞秩入匡庐,重修靖节居”描述了马明府告别官场,选择去匡庐山过上清静生活的决定,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接下来“免遭黑绶束,不与白云疎”,表达了马明府在辞官后的解脱和轻松,他摆脱了官场的束缚,开始了与白云为伴的生活。
接下来的“送吏各献酒,群儿自担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人物画卷,表现出当地官员和百姓的惜别之情。最后两句“到时看瀑布,为我谢清虚”则是作者对朋友的嘱咐和祝福,希望朋友在山中可以观赏到壮丽的瀑布,并向神仙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以描绘田园生活为主,展现了作者向往归隐的思想。同时,通过对比官场和山林的不同境遇,传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朋友的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马明府归山》是唐代诗人王贞白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唐时期(公元765-827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王贞白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他在科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任命为地方官员。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因为直言不讳而遭到贬谪。在这段时间里,他接触到了许多民间的疾苦,这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也促使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
在创作这首《送马明府归山》时,王贞白可能正在体验着人生的起伏。他可能对官场的虚伪和腐化感到失望,同时也对民间的疾苦充满了同情。在这首诗中,他以马明府为喻,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反思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