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琼花引
扬州城门夜塞雪,扬州城中哭明月。
堕枝湿云故鬼语,西来阴风无健鹘。
神娥愬空众芳歇,一夕苍苔变华髪。
宫花窣帘尘掩袜,玉华无因进吴越。
漓漓淮水山央央,谁其死者李与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扬州市门之夜落满白雪,扬州市中心则对着明月悲泣。
雪花落在枝头湿润如云,故有鬼魅之声传来,西面吹来的阴风之中没有健飞的鹰隼。
仙女在空中诉說群芳已经凋零,一夜之间青苔变得如同白发苍苍。
皇宫的花儿被窗帘上的尘土遮住了裙摆,我无法带着它们进入吴越之地。
淮河的水渐渐流逝,山色迷茫,谁又知道谁才是那已逝的李和姜呢?
去完善
释义
1. 扬州: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城市,位于长江与淮河的交汇处。
2. 城门:古代城市的出入口。
3. 夜塞雪:夜晚的寒风大雪。
4. 明月:明亮的月光。
5. 堕枝湿云:从树枝上滴落的湿润的云气。
6. 故鬼语:故人的幽灵在说话。
7. 西来阴风:从西方吹来的寒冷的风。
8. 无健鹘:没有强健的鹰隼能够抵挡。
9. 神娥愬空:指仙女们在空中哭泣。
10. 众芳歇:各种鲜花都凋谢了。
11. 一夕:一夜之间。
12. 苍苔:青苔。
13. 华髪:白发。
14. 宫花窣帘:宫殿里的花在帘子后面摇曳。
15. 尘掩袜:尘土掩盖了袜子。
16. 玉华无因进吴越:美丽的鲜花无法传到江南地区。
17. 漓漓淮水:流淌的淮河之水。
18. 山央央:山峰峻峭的样子。
19. 李与姜: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和明代戏曲家姜埰,他们都曾在扬州生活过,这里用以象征文人墨客。
去完善
赏析
《后琼花引》是南宋诗人谢翱的一首描绘战乱与哀愁的诗作。诗中,作者以扬州城的情景为背景,表达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叹。
首先,“扬州城门夜塞雪,扬州城中哭明月”描述了扬州城在夜间被大雪封闭的情景,以及城中人们面对明月痛哭的景象。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战争带来的苦难和流离失所的哀痛之情。
接下来的诗句,“堕枝湿云故鬼语,西来阴风无健鹘”描述了战场上的惨烈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强烈反感。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的战局形势恶劣,无人能够力挽狂澜。
“神娥愬空众芳歇,一夕苍苔变华髪”则表达了美好的景色在战争中消逝的悲哀。原本美丽的神娥和众芳因战争的破坏而凋谢,一夜之间,苍苔都变成了白发,形象地描绘出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紧接着,“宫花窣帘尘掩袜,玉华无因进吴越”进一步描绘了战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原本华丽的宫殿和花朵被尘土掩盖,无法进入吴越之地,反映出战争的破坏力之强。
最后两句,“漓漓淮水山央央,谁其死者李与姜”则是作者的感叹。淮河的水不停地流淌,山峦依然耸立,但那些在这场战争中死去的人,无论是李还是姜,都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扬州城战争景色的描绘,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消逝的哀伤,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恶痛绝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后琼花引》是南宋诗人谢翱的一首词作,创作于公元1279年。
谢翱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蒙古帝国崛起,开始对南宋进行侵略。在词人生活的年代,蒙元军队已经攻占了南宋的大片土地,国家局势危急。谢翱作为一位有爱国情操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虑和关切。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谢翱以琼花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他在词中写道:“后琼花引,梁州亡国恨谁寻。”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深感慨和对国家灭亡的痛惜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