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 其二 端溪砚
端溪清冥几千尺,玄潭喷云嘘紫石。层空飞溜泻珠玑,太古阴崖摧霹雳。剪裁岩屏作风字,琢磨水镜成月魄。似闻松上飕飕声,一洗尘埃倾七泽。先生每思穷禹穴,东叱天吴挂帆席。山祗水若献幽宝,赠我不啻千金璧。玉堂金井汲寒泉,坐视青天浸虚碧。岂知来从海峤外,鸟道穿云下绝壁。嗟我本是山中人,惭无词藻对卿客。乡人子云思奇苦,终老汉庭长执戟。至今旧宅有墨池,何怪著书玄尚白。行当提携返敝庐,更广牢愁吊遗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在端溪的深底可见清澈的涧水有几千尺之深,那黑潭中的水流如同云雾般喷涌而出,冲刷着紫色的石头。瀑布在天空中倾泻而下,宛如无数颗明珠四散而落,在那远古的山崖之间响起震天的轰鸣之声。就像是在岩石上剪裁出“风”字一样,又像是在水中打磨出一弯新月的影子。耳边似乎传来了松树梢头飕飕的风声,仿佛可以一扫尘世烦忧,让人陶醉于这片世外桃源。
先生你总想着探索大地的尽头,向东驾驭着天吴之舟扬帆远航。山水之神为你献上神秘的宝藏,送给你的礼物不亚于千金宝玉。你汲取着玉堂的金井之泉,坐在那里欣赏着蔚蓝的天空和清澈的碧水交融在一起的美景。又怎知这里的美景来自海边的山岳,山路如鸟道一般在云端穿梭,险峻的山壁令人叹为观止。
唉,我这山里人真是惭愧,竟无法用华丽的语言赞美眼前的景色。村里的子云总觉得寻找到奇异美景的过程很辛苦,我们这些老人家可能一辈子都得在山里度过。现在回想起旧居旁的墨池,也就不奇怪为何那里会有人写那么多关于深奥道理的书了。或许有一天我会回到那个破败的老家,还要去那些广为人知的地方悼念过去的痕迹。
去完善
释义
端溪:指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一带的端溪。
端溪清冥几千尺:描述端溪清幽深邃,水面宽阔的景象。
玄潭喷云嘘紫石:描绘端溪水流翻涌,浪花飞溅的情景。
层空飞溜泻珠玑:形容瀑布自高空倾泻而下,犹如珠玑般闪光。
太古阴崖摧霹雳:比喻水流冲击悬崖时发出的轰鸣声。
剪裁岩屏作风字:赞美砚石的纹理如同屏风上的风字形图案。
琢磨水镜成月魄:形容砚台磨研后的水面如月光般的清澈明亮。
松上飕飕声:写风吹过松树时的声音。
七泽:指的是古代的七个湖泊,这里泛指水域。
穷禹穴:相传大禹曾开挖洞穴以通江流,这句表示挖掘水源的艰苦努力。
东叱天吴挂帆席:描述乘风破浪前进的画面。
山祗水若献幽宝:意指山水之神赐予珍贵的砚台。
不啻千金璧:价值超过千金的璧玉,用来形容砚台的珍贵。
玉堂金井:指宫廷中的富丽景象,这里象征使用砚台的地方。
青天一色:形容天空一片湛蓝,与砚台的水面相映生辉。
海峤:海边的山岭。
鸟道穿云下绝壁:描写险峻山路,表达获取砚台的艰辛过程。
山人:在山中生活的人,这里是作者自嘲的表达。
汉庭:朝廷。
长执戟:长期担任侍卫武官,这里是表示自己未能做文士的工作。
旧宅有墨池:范祖禹故居有墨池的传说,寓意他对笔墨的热爱。
玄尚白:黑色和白色相互衬托,更显鲜明。
牢愁:深深的忧愁。
吊遗迹:悼念古迹往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端溪砚》是诗人范祖禹的一首赞美端溪砚的诗歌。诗中描绘了端溪砚的特点、制作过程以及使用感受,表达了对端溪砚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首联“端溪清冥几千尺,玄潭喷云嘘紫石”,描述了端溪砚所处的地理环境,强调其清幽静谧的氛围。接着“层空飞溜泻珠玑,太古阴崖摧霹雳”两句,形象地描绘出砚台的制作过程,强调了其独特性和精湛技艺。
颔联“剪裁岩屏作风字,琢磨水镜成月魄”,则进一步具体描绘了端溪砚的外观特征,如岩石般坚硬,又如水镜般光滑。颈联“似闻松上飕飕声,一洗尘埃倾七泽”,表达了诗人想象在使用端溪砚时的感受,仿佛能听到风吹松树的声音,心灵得到洗涤。
接下来的“先生每思穷禹穴,东叱天吴挂帆席。山祗水若献幽宝,赠我不啻千金璧”四句,则描绘了获赠端溪砚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端溪砚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最后两联“玉堂金井汲寒泉,坐视青天浸虚碧。岂知来从海峤外,鸟道穿云下绝壁。嗟我本是山中人,惭无词藻对卿客。乡人子云思奇苦,终老汉庭长执戟。至今旧宅有墨池,何怪著书玄尚白。行当提携返敝庐,更广牢愁吊遗迹”,则借用了古人赠砚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将珍惜端溪砚,并在未来将其作为精神寄托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 其二 端溪砚》是北宋著名文人范祖禹为感谢苏轼赠送端溪砚和墨而作的诗篇。此诗创作于公元1075年前后,即宋神宗熙宁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时,范祖禹正担任着国史院的修撰职务,尽管他个性刚直,但当时朝政纷繁复杂,党争激烈。范祖禹在政治生涯上受到排斥,遭遇了许多挫折。然而他在文学方面却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与苏轼、黄庭坚等人交好,时常进行诗文唱和。
在这个时期,宋朝社会文化繁荣,科举制度得到完善,士人阶层兴起。端溪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因其石质细腻、发墨益毫等特点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苏轼作为宋代文坛的领袖人物,对端溪砚尤为钟爱。他把珍贵的端溪砚赠予范祖禹,意在表达彼此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志趣。范祖禹为此写下这组诗篇,以此表达对苏轼的感激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