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

标题包含
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
朝望莲华岳,神心就日来。 晴观五千仞,仙掌拓山开。 受命金符叶,过祥玉瑞陪。 雾披乘鹿见,云起驭龙廻。 偃树枝封雪,残碑石冐苔。 圣皇惟道契,文字勒岩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宰相苏良嗣之孙,中书侍郎苏同余之子。 苏颋自幼聪颖,博览群书,擅长文辞。唐高宗时,举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早上欣赏莲花和巍峨的华山,心神随太阳一起升起。 晴天里能看见五千仞的高峰,仙人手掌撑开了大山。 接受了金色的符咒,带着吉祥的瑞气相伴。 雾气散开时能看到骑着鹿的人,云朵升腾中驾驭着龙的回归。 横卧的树枝覆盖了白雪,破旧的石碑长满了青苔。 圣明的皇帝只有通过道才能与万物相通,文字被镌刻在岩石的角落。
去完善
释义
1. 朝望:早晨眺望。 2. 莲华岳:指西岳华山,在陕西省华阴市境内。 3. 神心:皇帝的意愿。 4. 日来:阳光照射的地方。 5. 晴观:晴朗时观看。 6. 五千仞:形容华山险峻高耸,仞是古代长度单位,约等于八尺。 7. 仙掌:指华山东峰的“仙人掌”奇景,形状像手掌。 8. 拓山开:在山间开辟道路。 9. 金符叶:黄金制成的符节,古代皇帝巡行时用作信物。 10. 过祥:吉祥的事物纷至沓来。 11. 玉瑞陪:有祥瑞之兆相伴。 12. 乘鹿:古人认为神仙乘坐白鹿出行。 13. 驭龙:驾驭飞龙。 14. 偃树:弯曲的树枝。 15. 枝封雪:树枝被积雪覆盖。 16. 残碑:破旧的石碑。 17. 冐苔:覆盖着青苔。 18. 圣皇:指皇帝。 19. 惟道契:顺应道义。 20. 勒岩隈:在岩石旁边刻写文字。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皇帝朝拜华山并赏景的诗歌。诗人以生花妙笔,细致地描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和皇帝的威严仪态,同时还借景抒发了自己对皇帝忠诚的感情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那丰富而细腻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苏颋的作品,创作于公元742年。这一年是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也是开元盛世的尾声阶段。此时国家富强、政治稳定、文化繁荣,为诗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在这个时期,苏颋作为朝廷重臣,备受皇帝器重,曾担任尚书右仆射等重要职务。他的人生际遇也相对较为顺利,虽然晚年因身体原因辞官回乡,但总体而言,他在政治上的成就颇高。 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是,唐玄宗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防,使国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此外,唐代的文化艺术也非常发达,诗歌、音乐、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