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光赞
天涯海角俱行徧,鬼面神头只自谩。
却忆当年旧风月,杖头挑出与人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走遍天边海角,面对神鬼面容也独自嘲笑。
回忆当年浪漫时光,拿着竹杖邀请他人共赏风花雪月。
去完善
释义
《定光赞》:宋末元初僧人道行创作的一首赞美诗。
释祖先:解说道行的祖师生涯。
1. 天涯海角:泛指极远的地方,表示征途的艰险漫长。
2. 鬼面神头:形容艰难险阻、妖魔鬼怪的形象。此处指道行在艰苦岁月中面对的困境。
3. 自谩:即自嘲。此处指道行以幽默、豁达的态度看待自己走过的艰苦路程。
4. 却忆当年旧风月:回想过去美好的日子。
5. 杖头挑出与人看:将佛家哲理传承下去并分享给他人。
去完善
赏析
《定光赞》是宋末元初诗人释祖先的一首题画诗。该诗描绘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画面:画家走遍天涯海角,只为捕捉到鬼面神头的神韵,将这神秘莫测的景象呈现在世人面前。诗句中的“天涯海角”与“鬼面神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画家为了寻找灵感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而“只自谩”则暗示了这种努力或许并不会得到世人的认可。
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回想起了当年与画者共度的美好时光。那时,他们共赏风月,共享绘画的喜悦。通过“杖头挑出”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画家的才华横溢和画作的神秘魅力。诗人以这种方式表达了对画者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作者通过对画者的赞美和对往事的回忆,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定光赞》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22年,即唐穆宗长庆二年。这一时期,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负责管理杭州地区的政务。在杭州任职期间,白居易亲眼目睹了西湖的美丽风光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这也为他创作这首赞美西湖的诗提供了灵感。
在公元822年,中国正处于唐朝的中晚期。这一时期的唐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然而,皇权逐渐衰弱,宦官和权臣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导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加剧。白居易作为一位关注民生、主张改革的政治家,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于民众疾苦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定光赞》中的“定光”是指佛教的光明,象征着智慧与希望。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赞美了自然的神奇魅力和人类的创造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他对人民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对佛法的信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