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禅人写华严经
毗卢大经卷,尘识久埋藏。
上人笔端力,掇出放毫光。
笑他自城游历,自倒自起自忙。
江天月晓,梦破斜阳。
一印印定,无法商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毗卢大经卷,尘土中长久埋藏。
大师挥笔之力,焕发光明耀眼夺目。
自城游历者笑看,自我倒立、站立、忙碌。
江天的月亮渐渐升起,梦想破灭,夕阳西下。
一切如同一印记定,无法商议。
去完善
释义
1. 示:给与;指示;展示。
2. 禅人:佛教语。指学禅者,即和尚。
3. 华严经:佛教经典,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的主要经典之一。
4. 释祖先:南宋时期的僧人,因字祖先,故此称。
5. 毗卢:又作毗卢遮那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如来,意译“遍一切处”,表示无所不在。
6. 大经卷:指佛教的经典,此处特指《华严经》。
7. 尘识:指尘世中的认识或认知。
8.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9. 笔端力:指书写的功力。
10. 掇出:指摘取出来。
11. 放毫光:比喻写出灿烂的文字。
12. 自城游历:此处的"自城"应指"自利",为佛教术语,指自我利益、自身成就。整句意为自我修行的过程。
13. 江天月晓:指江景月色,也寓指一种生活境界。
14. 梦破斜阳:形容顿悟时的景象,似乎一切梦境都破灭在夕阳下。
15. 一印印定:指达到禅宗传法时以袈裟摩顶的做法,意指把佛法传给弟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描述了“毗卢大经卷”这部经典,表明其高深之至,以至于尘俗之人难以理解其中深意。颔联则用“上人笔端力”赞美诗人以卓越的才情和功力将这一深奥难解的大经卷铺陈出来,使其中的智慧焕发光彩。颈联讽刺那些自以为是、盲目奔波的人,他们的自满与繁忙都是可笑的徒劳。尾联用“江天月晓,梦破斜阳”描绘了一幅意境辽阔的画面,寓意繁华过后的觉醒,表达诗人的超脱尘世、淡泊明志的态度。整首诗通过对《华严经》的赞赏和对世人的嘲讽,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洁的人生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禅人写华严经》是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怀素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94年,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佛教文化在民众中传播甚广,以求心灵的慰藉。
作为一位禅宗弟子,怀素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严谨的宗教态度,对华严教义有深刻理解。他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正值人生转折点——晚年退隐之际,他渴望通过书法艺术传达对佛法的领悟和对众生的关爱。
在这个特殊时期,唐朝国力衰微,佛教地位受到挑战。尽管如此,怀素仍然坚守信仰,坚定地传扬佛法,希望通过个人力量影响世人。他以笔为禅,将内心感悟融入书法之中,创作了以《示禅人写华严经》为代表的许多经典作品,成为了一代书法宗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