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后二夜对月
中秋竟夕佳月色,万里光芒霜雪白。
人言阴晴一瞬易,不料清辉连永夕。
有情傍我书几多,书中今古旧应识。
玉华婵娟彻鬓眉,冰澌的皪莹肝膈。
风流似与仙娥俱,缟衣练裳新洒涤。
酒酣颠倒欲结交,灯火希微疑避席。
出门露气已半销,轻风西来荡虚碧。
中天镜悬见本真,一点灵明透八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中秋之夜明月色,万里光芒映如霜雪般洁白。
人们常说阴晴变幻无常,没想到清冷的月光照亮漫漫长夜。
有情的月亮陪伴在我身边,书中的古今故事都应该了解。
洁白的月光照亮了我的眉毛,如同冰凌般清澈明亮。
飘逸的风姿仿佛与仙女齐肩,素雅的衣裳如同新的洗礼。
酒兴高涨时想要结交仙友,灯火暗淡怀疑她们是否躲避。
走出家门露气已经消散一半,轻柔的西风拂过天空一片宁静。
明亮的圆月悬挂在天空中,透出一丝智慧的光明照亮四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即中秋节。
2. 竟夕:整夜,通宵。
3. 佳月色:美好的月色。
4. 万里光芒:形容月光照射的范围广泛。
5. 霜雪白:比喻月光洁白如霜雪。
6. 阴晴:指天气的阴郁晴朗。
7. 一瞬易:瞬间变化。
8. 清辉:明亮的月光。
9. 永夕:长夜。
10. 有情:指具有情感的事物。
11. 傍我:靠近我。
12. 书几多:书籍中的知识。
13. 今古:从古至今的历史。
14. 旧应识:应该了解。
15. 玉华:美好的光华。
16. 婵娟: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17. 彻鬓眉:形容光辉照亮整个头部。
18. 冰澌:冰块融化。
19. 的皪:明亮。
20. 莹肝膈:照亮内心。
21. 风流:风采,风度。
22. 仙娥:仙女。
23. 俱:在一起。
24. 缟衣练裳:白色的衣物。
25. 新洒涤:新的洗涤。
26. 酒酣:饮酒至微醺状态。
27. 颠倒:不辨东西。
28. 交:交往。
29. 灯火:指灯光。
30. 希微:微弱。
31. 疑避席:怀疑是否应该离开。
32. 露气:雾气。
33. 半销:逐渐消散。
34. 西来:从西方吹来。
35. 荡虚碧:吹散天空的浮云。
36. 中天:天空中央。
37. 镜悬:镜子悬挂。
38. 本真:事物的本质。
39. 一点灵明:指月亮。
40. 透八极:照耀四面八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中秋节后深夜赏月情景的诗。诗人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意境表现出了中秋节后的月色之美和心情之愉。
首先,诗人描述了中秋节当晚的美景:“中秋竟夕佳月色,万里光芒霜雪白。”这里的“中秋竟夕”意味着整个中秋节的夜晚都是美好的月光,而“万里光芒霜雪白”则用“霜雪白”来形容月亮的光辉,营造出一个宁静、纯洁的氛围。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于阴晴变化的感慨:“人言阴晴一瞬易,不料清辉连永夕。”诗人认为阴晴变化虽然看似一瞬间的事,但没想到这次的中秋节夜晚却连续出现了美好的月光,使人们感受到了月亮的持久光辉。
随后,诗人借月色抒发情感:“有情傍我书几多,书中今古旧应识。”这里,诗人将书籍比作有情的陪伴者,陪伴着自己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书籍中古今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接下来,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下的景象:“玉华婵娟彻鬓眉,冰澌的皪莹肝膈。”“玉华婵娟”是形容月色之美,仿佛月光如水般流淌在诗人的眉毛上;而“冰澌的皪莹肝膈”则是说月色如水中的冰澌,晶莹剔透,照亮了诗人的心扉。
紧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赏月的心情:“风流似与仙娥俱,缟衣练裳新洒涤。”这里,诗人将自己赏月的心情比喻为与仙女共同分享的美好时光,好像自己也成为了一位翩翩起舞的仙子。
而后,诗人借着饮酒赏月的情境,进一步表达了内心的愉悦:“酒酣颠倒欲结交,灯火希微疑避席。”这里的“颠倒”意味着兴奋和沉醉,“欲结交”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与月亮亲近的心情;而“灯火希微”则暗示了夜幕降临,赏月活动即将结束。
最后,诗人以出门赏月结束全诗:“出门露气已半销,轻风西来荡虚碧。中天镜悬见本真,一点灵明透八极。”这里的“露气已半销”意味着时间已经接近清晨,露水渐渐消退;而“轻风西来”则暗示了诗人所处的位置是在东方,感受着轻柔的晚风拂面而过。最后的两句“中天镜悬见本真,一点灵明透八极”则是以明亮的镜子来形容月亮,寓意着月亮的光辉照亮了整个世界,让诗人感受到了宇宙的辽阔和自己的渺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后二夜对月》是南宋诗人葛绍体在中秋之后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之后仍对月亮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葛绍体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的时期。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中秋之后,月亮依然明亮,诗人以此为契机,写下了这首《中秋后二夜对月》。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月亮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通过描述自己的孤独感,表达了自己在这个时代所承受的压力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