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三衢赵希远
同是他乡客,分携二月初。
如何近流火,曾不寄来书。
夜雨青灯暗,晨风黄卷舒。
相思五字句,惠好莫相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同样都是离家在外的人,分别在二月开始。
为何近来炎热夏季来临,却未曾收到你的来信?
夜晚细雨落在昏暗的油灯下,早晨微风吹起翻开的书籍。
思君之情如五言诗句般流转,愿我们之间的情谊永远深厚。
去完善
释义
1. 三衢:这里指浙江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
2. 赵希远:诗人的朋友,两人此时都身处异地。
3. 他乡客:在异乡生活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和赵希远。
4. 分携:分别、分离。
5. 二月初:二月之初,这里指的是诗人与赵希远分开的时间。
6. 流火:星名,即火星,这里用来比喻炎热夏季的到来。
7. 青灯:用青棉油制成的油灯,这里泛指灯火。
8. 黄卷:古代书籍多以黄色纸卷成,故称“黄卷”,这里代指书籍。
9. 五字句:即五言诗句,此处指诗人写给赵希远的诗句。
10. 惠好:彼此间的恩惠和友谊。
11. 莫相疎:不要相互疏远。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他乡客”的身份抒发了与友人分离的思念之情。首联通过回忆二人分别的时间点,强调了时光飞逝之感;颔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期待和失落,情感起伏跌宕;颈联描绘出诗人在思念中的日常景象,平淡中见深情;尾联则呼唤友情长存,彼此不要疏远。整首诗将离愁别绪融入日常生活细节,情感真挚且富有诗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三衢赵希远》是南宋诗人葛绍体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左右。在南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特殊时期,葛绍体虽然身为官员,但他关心民生,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一生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三衢的赵希远。他们一起切磋诗歌技艺,抒发胸中壮志。然而,由于战乱和时局的动荡,他们的友谊并没有长久持续下去。
在这首诗中,葛绍体通过描绘自己与赵希远的交往,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他也借景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既体现了葛绍体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疾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