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惜黄花(重阳)

标题包含
惜黄花(重阳)
秋光将老。黄花开早。露浥清晓,金钱万叠犹小。簪遍碧云鬟,压倒乌纱帽。更把来、玉觞同酹。 过□添炉鼎,朱颜愈少。壮道骨,长仙风,养成灵宝。今日去登高,谩说龙山好。悄不如、自家蓬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居士,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南宋四贤相之一。 史浩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年仅...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天即将来临,金黄的花朵早早绽放。清晨的露水湿透了花朵,看起来像万叠钱币一样美丽却微小。人们纷纷摘下菊花插在头发上,或戴在乌纱帽上,同时用这些菊花在酒杯里祭祀秋天的到来。 这个时节,家家户户都会烧起火炉,这让人感到越发年轻。这种状态可以让人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令人向往不已。今天我们要去登高,不用多说,龙山的景色美不胜收。但是只有自己的心境安宁,才能体会到如诗如画的美景,这不就是如同蓬莱仙境一样的感受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黄花:即菊花。在古代诗词中,“黄花”常指代菊花。 2. 秋光将老:秋天的阳光逐渐减弱,意味着秋天即将结束。 3. 露浥清晓:露水湿润了清晨的草木。浥,湿润。 4. 金钱万叠:形容菊花瓣繁多且紧密排列。 5. 簪遍碧云鬟:将菊花插在头发上。簪,名词活用为动词,插。碧云鬟,乌黑如云的秀发。 6. 乌纱帽: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此处指代官职。 7. 更把来、玉觞同酹:把酒和菊花一起敬献。玉觞,指美酒。酹,倒酒于地表示祭奠。 8. □(上阙第三行第五个字):此处缺失一个字。 9. 过□添炉鼎:意思是通过某种方法使炉鼎更加完善。炉鼎,一种烹饪器具,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的境界或者修养。 10. 朱颜愈少:脸色红润,显得年轻。朱颜,红润的面容。 11. 壮道骨:强健体魄。道骨,道家修炼的气概。 12. 长仙风:培养超凡的风度。仙风,神仙风度。 13. 养成灵宝:通过修炼成为拥有神秘力量的仙人。灵宝,道教神话中的神秘生物。 14. 今日去登高:今天去登山。登高,指重阳节登高的习俗。 15. 谩说龙山好:意思是说龙山的景色并不比自家的仙境更好。龙山,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东南,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区。 16. 悄不如、自家蓬岛:悄悄地比不上自己家乡的仙境。蓬岛,蓬莱仙岛,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境之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以细致的描绘,展现了菊花美丽的外貌和清香的气息,它载着清晨的露珠,使人心旷神怡,赏菊人的笑容也洋溢其中。下片则着重刻画了词人对重阳节独特的精神体验,当他饮酒赏月时,他感到自己仿佛已经远离了尘世喧嚣,而是置身于仙境之中。总的来说,这首词表现出一种超脱凡尘、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怀,带给我们深沉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惜黄花(重阳)》是南宋著名词人史浩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67年左右。这一时期,史浩已经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宋高宗、宋孝宗年间担任过丞相、尚书令等要职,对南宋朝廷的文治武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史浩所处的时代,南宋刚刚经历了金兵南侵的动荡,国家急需稳定和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史浩积极推行儒家治国理念,提倡勤俭廉洁,反对奢侈浪费,努力恢复经济和文化。他的诗词作品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惜黄花(重阳)》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这首词通过描绘重阳节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