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团
瘦骨何支离,老鹤惊晴霜。
软苎联溪蒲,一榻风月堂。
四序自鳞次,跏趺贯炎凉。
达官重锦茵,妙姬罗衣裳。
寒士倚清秋,忧居涕浪浪。
此君勿相留,我欲坐相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瘦弱的骨头显得格外支离破碎,老去的鹤鸟在晴朗的天空中如遭霜打。柔软的衣物和纤细的菖蒲并列在一起,就像在一榻风月的堂室之中。四季自然更迭,跏趺而坐的我已经习惯从炎热到寒冷。高贵的官员看重华丽温暖的坐垫,美丽的女子身着华丽丝衣。贫寒的士人在这清冷的秋天里忧伤落泪,但是请你不要因此而留下我。我想静静地坐着,让这一切都消逝在我的记忆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冯时行:字当可,南宋诗人,著有《缙云文集》。
2. 蒲团:一种用香蒲叶编织成的垫子,佛教徒常用作礼佛或打坐的用具。
3. 支离:形容身体虚弱、消瘦。
4. 老鹤:比喻年老的贤人。
5. 软苎:柔软的麻绳,这里指编织蒲团的材料。
6. 联溪蒲:连接溪流边的香蒲草。
7. 一榻:一张床榻。
8. 风月堂:景色宜人的房间。
9. 四序:四季。
10. 鳞次:像鱼鳞一样紧密排列。
11. 跏趺:一种双足交叠盘腿而坐的姿势,源自佛教。
12. 重锦茵:高级的毛毯。
13. 妙姬:美丽的女子。
14. 忧居:指贫困的生活状况。
15. 涕浪浪:泪流不止的样子。
16. 相忘:忘记世俗烦恼,达到超脱的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蒲团》这首词描绘了诗人冯时行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志趣。他以瘦鹤比喻自己枯瘦如柴的身躯,暗示自己历经沧桑的磨难;又用“软苎”和“溪蒲”展现出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然。在词中,冯时行表达了对富贵荣华的不屑和对贫苦生活的坦然。他以“跏趺”的形象展现出自己修炼禅定的境界,彰显了诗人内心的坚韧和淡定。总之,这首词抒发了诗人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表现了他坚守信仰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蒲团》是宋代诗人冯时行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抱膝难为坐,跏趺竟日闲。蒲团禅定外,檐雨滴痕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蒲团上静坐参禅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恬淡。
创作背景方面,这首古诗作于公元960年至1279年的宋代。这个时期,中国佛教文化盛行,禅宗尤其受到士人阶层的喜爱。诗人冯时行本人就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超脱。在这个时期,他还曾担任过朝廷官员,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专心研究佛学。
在创作这首诗时,冯时行可能正身处寺庙之中,坐在蒲团上进行禅修。他通过观察蒲团上的雨滴痕迹,以及自己盘腿打坐的姿态,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世间纷扰的超脱态度。这种心境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对人生、信仰和道德的思考与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