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论语

标题包含
读论语
仲尼初不离灵台,请业门人日日来。 一念回光是论语,何须尘简面前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邹浩(1060年-1113年),字志完,号道乡居士,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邹浩少年时勤奋好学,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中进士,历任太常博士、监察御史等职。他为人正...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孔子最初并不离开讲堂,每天都有人向他请教学业。只要心中觉悟就能领悟《论语》的真谛,何必在书本前花费太多时间呢?
去完善
释义
1. 仲尼:孔子字仲尼。这里代指孔子及其思想。 2. 灵台:原为古代国家收藏图书文献的地方,后来泛指儒家的学宫或学府。这里借指孔子讲学的场所。 3. 请业:请教学业,这里表示孔子的学生向孔子请教问题。 4. 一念回光:指领会和理解孔子的思想观点。 5. 尘简:指尘封的书籍。这里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以孔子及其弟子为对象,阐述了论语的智慧及影响。首句描述了孔子教诲弟子的场景,强调了其教学的恒心与毅力;次句则体现了学生们热情求学的氛围。在诗人眼中,论语所蕴含的哲理犹如一道光芒,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超越了世俗繁琐的教条。本诗表达了作者对论语的敬重与认可,以富含哲理的文字赞美了孔子的教学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论语》是南宋文人邹浩在庆元二年(1196年)创作的诗歌。此时正值南宋孝宗时期,时局相对稳定,但由于政治斗争激烈,士人阶层对儒家经典的研究与传承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 作为宋代著名文人,邹浩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曾历任监察御史、国子正等职,为官清廉正直。然而,由于他直言敢谏的性格,多次遭到贬谪。庆元年间,他因上疏反对权臣韩侂胄而遭流放,在此背景下,他开始潜心研读儒家经典,特别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论语》。 在这首诗中,邹浩表达了通过研读《论语》感悟儒家真谛的坚定信念。他将孔子的教诲视作良药苦口,用以对抗当时社会的世俗观念。同时,他还以儒家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为基础,呼唤儒家教化的回归。这首诗展示了邹浩在与时局抗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信仰、坚守道义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