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
燕子楼边柳色新,画眉人去镜生尘。
来年羞结空床梦,闲拨琵琶过一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燕子楼的柳树旁,春意盎然,新的柳色映入眼前。昔日的美人早已离去,镜子上已沾染了灰尘。明年春天时,我只能心怀愧疚地独自度过春梦无托的时光,只能无趣地弹着琵琶来消磨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杨柳》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里给出的是注释部分:
1. 燕子楼:位于江苏扬州的一处古迹,始建于隋朝,唐代杜甫、李商隐等著名诗人均有咏史诗篇。
2. 柳色新:指春天柳树发新的景象。
3. 画眉人:此指离家在外的女子,与下句的“人去”相呼应。
4. 镜生尘:意为镜子长期未用而生灰尘,象征女子离别已久。
5. 来年:即第二年。
6. 羞结空床梦:指女子因思念离别的人而心生不舍之情。
7. 闲拨琵琶过一春:表示女子以弹奏琵琶来度过孤独的春天。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离别和思念的古诗。诗人以燕子楼边的柳树为新绿的背景,象征着重逢的希望。然而,现实却是“画眉人去镜生尘”,即恋人已经离去,只有镜子上的尘埃见证了他们的曾经。接下来的两句诗则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现实的无奈:虽然希望明年能与恋人重逢,但现实却是只能在闲暇时弹拨琵琶来度过这个春天。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深深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杨柳》这首诗是南宋末年著名诗人贾似道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59年至1276年间,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政权逐渐走向衰亡的阶段。贾似道在这个时期担任过多种官职,如知州、吏部尚书等,他曾在临安(今浙江杭州)为官,对当地的杨柳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诗中,贾似道通过对杨柳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当时的时代背景是蒙古铁骑南下,南宋朝廷节节败退,国家局势岌岌可危。在这种背景下,贾似道作为一名官员,他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和忧虑。而杨柳作为江南地区的代表性植物,也成为了他抒发情感的对象。
贾似道在诗中对杨柳的描绘,既表现了其对家乡风物的眷恋,也反映了他在动荡时代的无奈与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贾似道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