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龙洞
龙化当年去不回,空余古洞出崔巍。
苍苍野色连天远,脉脉泉音穴地来。
壁上梭飞三尺雨,匣中剑跃一声雷。
红云六月炎蒸处,应作商霖泽九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传说中,龙具有神奇的力量.这诗句描述了当年一条龙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只留下了那古老的洞穴,显得十分壮观。周围苍茫的原野和蔚蓝的天空似乎连成一片,而那清冽的泉水声则是从地面深处的洞穴传来。
墙壁上挂着一幅如同疾风骤雨的壁画,让人感受到那种穿梭于大雨之中的速度感。同时,诗中还暗示着虽然世界可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总会有神秘的力量拯救这一切,就像故事中的龙一样,在关键的时刻带来重要的帮助。
去完善
释义
1. 蜕龙洞: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县境内的一座山洞,据传因龙的蜕变而得名。
2. 龙化:指传说中的龙化成仙或化身为其它形态。
3. 古洞:此处指的是蜕龙洞。
4. 崔巍:形容高峻的山峰。
5. 苍苍:形容青苍的景色。
6. 脉脉:低声细语状,指泉水流动的声音。
7. 穴地:在山洞中。
8. 壁上梭飞:比喻壁上的水像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快速流动。
9. 匣中剑跃:形容岩石缝隙中涌出的水流如剑跃出匣般壮观。
10. 六月炎蒸:指夏季高温炎热的天气。
11. 红云:红色的水蒸气。
12. 商霖:雨水滋润农田。
13. 九垓:泛指广大范围的区域。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蜕龙洞”为题,表达了自然界神秘景观与人类期盼的融合。通过描绘龙的传说、古洞的威严、苍莽的景色、清泠的泉水、神奇的自然现象等元素,呈现了独特的意境。首先,首联中的“龙化当年去不回,空余古洞出崔巍。”寓意着美好和神秘可能已离我们远去,但留下的遗迹仍在激发我们的想象。接着,颔联中的“苍苍野色连天远,脉脉泉音穴地来。”在描述大地壮丽景象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宽广胸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然后,颈联中的“壁上梭飞三尺雨,匣中剑跃一声雷。”则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现出神秘的力量。最后,尾联中的“红云六月炎蒸处,应作商霖泽九垓。” 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大自然神秘奇观时的思考,并祈盼着普世惠泽的出现。整首诗将人的期盼与自然界的壮美完美结合,寓意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蜕龙洞》是宋代诗人李处全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这首诗描述了在洞中看到的水景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创作时间: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宋代,具体年代无法考证。但可以从诗中描述的风景推测,这首诗可能是李处全在某个夏日游览蜕龙洞时创作的。
人生际遇:关于李处全的人生经历,史书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热爱大自然,喜欢游历山水,善于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象。这也可能与他当时的生活状态有关,或许他正处于一种远离世俗纷争,追求心灵宁静的状态。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十分活跃,他们热衷于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和散文。宋代诗歌创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苏轼、辛弃疾等人为代表,形成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流派。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处全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