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嵩老江上舟灾
火德孝严嗟掠虚,祝融江面怒心余。
千寻赤尾干尧历,百仞红鳞灭禹书。
丙穴烘天谁得及,丁翁奔日更难如。
文昌右辖知几早,无妄之灾不我居。
平生易象论孤虚,富贵功名不愿余。
政府频垂忧国泪,梵宫独看竺乾书。
众惊赤壁复焚尔,自擅三禅早晏如。
回首焚躯并溺骨,何为不早傍禅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火德孝严叹虚幻,祝融江面发怒火。
千条赤尾协助历法,百尺红鳞覆灭史册。
洞穴闪耀谁能及,渔民疾行无法追。
文昌大臣了解奥秘,避免无妄之灾降临。
终身研究易学探求虚无,富贵名利已抛却。
政府多次担忧国家泪满襟,佛寺独自研读佛经。
众人惊慌赤壁再度被焚,我独自在三禅中自在行走。
回想当年焚身和沉溺之骨,为何不及早靠近禅院修行。
去完善
释义
1. 火德:指火神祝融,亦为夏历正月之火神的别称;在此比喻火烧之灾。
2. 孝严:悼念亡者的严庄礼仪。此处暗示灾情惨重,令人痛悼。
3. 掠虚: 表面上的虚伪的哀悼之意。这里指出对灾害的处理并非真心实意。
4. 祝融:火神,此处借喻火势猛烈。
5. 江面怒心余:形容江水泛滥时的愤怒情景。
6. 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的物体,这里指长鱼,即大鱼。
7. 赤尾:红色尾巴,此处描绘大鱼在水中的样子。
8. 尧历:指中国古代尧舜时代的历史记录。
9. 百仞:古代长度单位,约合现在180米。此处形容鱼之大。
10. 红鳞:红色的鱼鳞,这里描绘鱼的形象。
11. 禹书:指《尚书·禹贡》一书,记载大禹治水事迹。
12. 丙穴:古代楚国境内的著名温泉;在此以丙穴代指火灾。
13. 丁翁:传说中的河神,这里用丁翁来形容河水的暴涨。
14. 文昌:中国神话中主宰文运的神,这里的文昌右辖代指文人雅士。
15. 无妄之灾:意料之外的灾难。
16. 孤虚:易经用语,孤指孤立无援,虚指虚弱无能。这里表示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无助。
17. 不愿余:不想剩下更多的意思,这里表示对富贵的厌恶和对功名的鄙视。
18. 政府频垂忧国泪:描述政府对于灾情表现出来的忧虑。
19. 梵宫:佛教寺庙,这里代指佛教经典。
20. 竺乾书:指佛教经典。
21. 赤壁复焚尔:典出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火攻场景。
22. 三禅:佛教术语,指达到超凡入圣的精神境界。
23. 早晏如:指身心安宁的生活状态。
24. 焚躯并溺骨:典出春秋战国时期豫让的故事,表达视死如归的决心。
25. 何为不早傍禅居:为何不能早早选择皈依佛门以求心灵的宁静。
去完善
赏析
《和许嵩老江上舟灾》是一首描绘江上舟船灾难的诗。诗人以火德、祝融、赤尾、红鳞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火灾的惨烈景象。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灾害的无奈和对生命的尊重。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展现出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许嵩老江上舟灾》是北宋诗人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85年至1093年之间,即宋哲宗元祐年间。
在这期间,晁说之经历了人生的重要阶段。他曾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等官职,后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而被贬谪。这种政治上的挫折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这首诗歌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对社会现象的反映和思考。
当时,北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百姓生活困苦。黄河泛滥、洪水灾害频发,给沿岸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许嵩老作为一位关心民瘼的官员,他的《江上舟灾》诗表达了对灾区民众的关切之情。晁说之在和诗中,一方面对许嵩老的忧国忧民情怀表示敬意,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自己未能直接参与救灾工作的遗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