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务观
近别已不易,远别良更难。
莫作远近想,便觉宇宙宽。
聚散与出处,等以道眼看。
君去便乡国,我留为亲懽。
吴蜀视旅亭,随处寓以安。
谁能诧凡见,鷃翮齐鹏抟。
是家好门地,羽仪耀朝端。
竹西丞相客,冀北幕府官。
清庙瑚琏器,仙人承露盘。
谈笑翰墨香,芳佩杂茝兰。
雪山笏拄颐,碧玉高巑岏。
锋车促收召,买舟系江干。
瞿塘浪粘天,怒涛驾风湍。
西湖软红路,塔级层旃檀。
还来捧御床,剖腹呈琅玕。
前修席玉铉,旧事追金銮。
潦倒困灾患,名节空雕残。
不假子夏盖,敢弹贡禹冠。
隔濶如昨梦,道义期岁寒。
日边一纸书,时烦问加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日分别不容易,远行告别更困难。
无论是近还是远,应把世事视作宽。
相聚离散和境遇,一概都以道眼看。
君前往家乡国度,我为亲人留下欢愉。
将吴蜀视为旅亭,使身心各处得以安宁。
岂能因平凡之见而惊讶,麻雀之翼怎比大鹏搏击天。
这是高贵人家,朝堂之上羽毛璀璨。
宾客满座竹西亭,幕府官员川流不息。
儒士们如庙宇中的明器,仙人享受着甘露琼浆。
谈笑间翰墨飘香,佩戴着白芷青兰。
竹子如雪山,嫩绿如玉翠绿之巅。
陛下恩召急速来临,岸边停泊买舟时刻准备。
瞿塘险恶风浪滔天,依然驾驭着逆风急流。
有西湖的红尘之路,佛塔一层层的层旃檀。
重新回到宫廷,呈现珍贵的心意。
前代事迹仍在心中,共同追忆皇家的荣光。
如今潦倒遭受灾难,名声节操却已雕残。
不愿依赖他人的荫蔽,敢于弹劾贡禹的乌纱帽。
距离遥远如同昨日之梦,我们永远追求道义的正义凛然。
闲暇时光会时常想起,嘱托勿忘吃饭保重身体。
去完善
释义
1. 吴蜀:指代江苏和四川地区。
2. 旅亭:古代供行人休息的驿站。
3. 鷃:同“燕”,指燕子。
4. 翮:鸟翅。
5. 鹏抟:意指大鹏展翅飞翔。
6. 竹西:扬州城东的一座亭子。
7. 丞相:古时的行政长官。
8. 冀北:河北地区。
9. 幕府:古代的军政大员。
10. 清庙:宗庙。
11. 瑚琏:宗庙中的礼器。
12. 仙人承露盘:汉武帝刘彻为了求得长生不老而建造的铜柱。
13. 雪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部。
14. 碧玉:新疆玛纳斯县的一个地方。
15. 锋车:指汉代的高级官员所乘的车。
16. 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
17. 西湖:位于杭州市区的湖泊。
18. 旃檀:一种香料。
19. 还来:回来。
20. 捧御床:伺候皇帝。
21. 琅玕:像珠玉一样的美石。
22. 前修:指在学问上已经有所成就的人。
23. 金銮:皇宫。
24. 潦倒:失意、困顿的样子。
25. 贡禹:西汉时期的大臣。
26. 日边:天子的位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送陆务观”,实际上是以诗相赠、表达友情的送别之作。全诗十句一组,共分十段,每段都有其寓意和哲理思考。
首先,作者表达了与朋友分别的不易和困难,同时提出了一种超越空间的豁达观念:即使相距遥远,只要以道眼看待世间事物,便能感觉到宇宙的宽广无边。接着,诗人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相聚和分离)应以道家哲学来看待,强调顺应自然、不拘泥于世事的态度。
随后,诗人祝福朋友能够回到家乡,而自己则留下陪伴亲人。这里点出了二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更传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紧接着,诗人借用典故,表明自己和朋友的才华横溢,却并不炫耀。
接下来的几段,诗人进一步描述了他们的身世、才学和人格品质。无论是丞相等显赫地位,还是犹如神仙般飘逸的风度,都传达出他们内心的坚持和高尚情操。此外,诗人还提到他们在文墨书香中交谈的愉悦,以及彼此之间深厚的信任。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自己和朋友的形象,借用了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例如高山、瀑布等,表现出了他们内心的坚韧和不屈。同时,也暗含了他们虽然身处困境,但始终保持高尚气节的文人风骨。
最后,诗人表示尽管距离遥远,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将如同日月星辰般永恒,并期待对方时常来信关心彼此的状况。整首诗情感真挚,哲理深刻,是一首极为动人的离别赠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陆务观》是南宋诗人李石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陆务观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李石正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南宋政权偏安一隅,面临着金兵的威胁和内部的权力斗争。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纷纷投身抗金事业,希望通过文艺作品表达爱国情怀。李石作为南宋著名文人,深受这种氛围影响,他的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想。
与此同时,陆游因主张抗金而被贬谪至四川,李石此时可能也在四川一带活动。他与陆游交情甚深,曾共同游历山川、切磋文学。在这首诗中,李石表达了对陆游被贬的同情和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身世浮沉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