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
潇洒碧玉枝,清风追晋贤。
数点渭川雨,一缕湘江烟。
不见凤皇尾,谁识珊瑚鞭。
柯亭丁相遇,惊听奏钧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迷人的碧绿树枝,随风摇曳;
清雅的风追随古代贤人的脚步。
秦川之雨点点洒落,犹如湘江河畔的轻烟缭绕。
未见凤凰的尾巴,谁知珊瑚般的竹鞭?
在柯亭与知已相逢,聆听那动听的天籁之音。
去完善
释义
1. 潇洒:形容竹子秀丽挺拔之姿。
2. 碧玉枝:喻指翠绿的竹子。
3. 清风:此处指竹子的品格高雅。
4. 晋贤:指魏晋时期的名士,如阮籍、嵇康等,他们常以竹为友,寄情于竹。
5. 渭川:渭水两岸,是竹子的主要产地之一,常用来代指竹子。
6. 湘江:湖南省的主要河流,这里借湘江的烟雨来描绘竹林的美景。
7. 凤凰尾:指竹子挺拔的形状。
8. 珊瑚鞭:指竹子坚硬的品质。
9. 柯亭:古地名,位于浙江绍兴,相传是古代音乐家蔡邕发现桐木制成良琴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竹子的高雅品质。
10. 钧天:古人认为天上的音乐宫,这里用来赞美竹子的音乐之美。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竹子生长及诗人与其相互映衬的诗。首先以“潇洒碧玉枝”来形容竹子,通过一个“追”字表现出其对晋贤(即竹林七贤)的敬意与认同感。接下来的“数点渭川雨,一缕湘江烟”运用想象的手法,写出竹子的绿翠、清新和勃勃生机。“凤皇尾”和“珊瑚鞭”是对美丽竹子的赞颂,展示出诗人的独特视角。“柯亭丁相遇,惊听奏钧天”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美景时的惊喜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其所带来愉悦感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意境之美,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幽美的竹林之中,同时体现了诗人高尚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竹》是唐代诗人牟融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80年前后,即唐朝的贞元年间。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弱,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诗人牟融生活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命运,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表达了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和对高尚品质的敬仰。
在诗歌创作的同时,牟融的个人经历也颇为丰富。他曾担任过监察御史、礼部侍郎等职,后因政治斗争被贬谪至湖南等地。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以竹子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家国情怀。
此外,唐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各种艺术形式繁荣昌盛,尤其是诗歌和绘画。在这首诗中,牟融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示了唐代画家们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于竹子形象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表现。这些都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