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平津

标题包含
平津
西风扶病上江楼,老眼凄迷一色秋。 帆影戛云追断鴈,角声吹月舞潜虬。 栽培白业初无路,点检青山始欲愁。 左海此中才咫尺,何年烟雨解扁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西风吹拂着身体登上江边小楼,苍老的眼睛在秋天里显得悲伤迷茫。 船帆的影子划破云层追逐远去的大雁,号角的声音在空中起舞如同深潜在水中的龙。 在这个地方,想要种植正义的事业似乎没有出路,仔细查看那些青翠的山峰也开始有了忧愁的情绪。 从这里到海洋的距离不过咫尺之遥,什么时候才能在烟雨中解开一叶扁舟呢?
去完善
释义
1. 平津:指安徽省宿松县境内的平江渡口。 2. 西风:从西方吹来的风,这里指秋天之风。 3. 老眼:诗人自指,老年视力减弱的状态。 4. 凄迷:形容环境或心情凄凉而模糊不清。 5. 一色:完全一样的颜色。 6. 江楼:江边的小楼。 7. 帆影:远去的帆船的影子。 8. 戛云:形容帆影高耸入云的景象。 9. 断鴈:失群的雁子。 10. 角声:号角之声。 11. 吹月:拂过月亮的响声。 12. 潜虬:潜在水中的龙。 13. 白业:佛教指修身积德之事。 14. 点检:检查清点。 15. 青山:此处为诗人眼中的美景,亦指南岳衡山。 16. 始欲愁:开始感到忧愁。 17. 左海:古代称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为左海。 18.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19. 何年:什么时候。 20. 烟雨:细雨蒙蒙的景象。 21. 解扁舟:解开小船,意指乘船出游。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描绘了一幅典型的秋日景象。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诗人在西风的帮助下登上江楼,秋天的景色让他的眼神充满哀伤。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船帆、云彩、雁声和号角声等元素营造出了浓厚的秋天氛围。再接下来两联,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于世道的忧虑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渴望有朝一日能在左海的烟雨中解脱自己,驾着扁舟回归故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平津》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朱槔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40年左右,正值宋金战争时期。这个时期,北方的金国入侵宋朝,国土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朱槔在少年时期,曾经历过战乱,他的家乡被金兵攻占,家人离散,这对他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后来,他投身军旅,希望能为国家尽一份力。然而,他在军队中并不得志,屡次遭受排挤和打压。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虑。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外敌采取消极防御的政策,致使国家局势日益恶化。而朱槔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诗人,无法忍受这种现状,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平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