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种菊以诗谢之
蔬畦雨径策勋时,徙种邻墙菊两枝。
九日无人过朱放,十分举酒酌王尼。
花裁栗玉秋风健,香近龙涎晓梦知。
负口不应还负眼,长镵烦尔镇相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小雨洒满蔬菜园的路上,把邻居墙边的菊花移植了两枝。
重阳节这天没有人拜访朱放,只能与王尼举杯对饮。
菊花以栗玉般的形态在秋风中挺直,清晨的龙涎香味令人陶醉。
嘴上说不出口,但眼神已经表达出歉意,这长久以来的小麻烦只有靠你了。
去完善
释义
1. 蔬畦:菜地。这里指种植菊花的地方。
2. 雨径:雨天的小路。这里形容种植菊花的环境。
3. 策勋:记功。这里指种植菊花的经历。
4. 徙种:迁移种植。这里指把菊花移种到邻墙。
5.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里指赏菊的日子。
6. 朱放:唐朝诗人,擅长写咏菊诗。这里代指赏菊之人。
7. 王尼:晋朝人,隐居不仕,以诗饮酒为乐。这里代指饮酒赏菊的人。
8. 花裁栗玉:形容菊花花瓣的颜色和形状。栗玉,即栗子皮色。
9. 龙涎:龙涎香,一种名贵的香料。这里形容菊花的香气。
10. 晓梦:清晨的梦。这里形容菊花的香气使人如入梦境。
11. 负口不应:指嘴上说不要,但行动上却做不到。这里指自己虽然不喜欢种花,但实际上却参与了。
12. 长镵:古代农具,用于翻土。这里指用来种植菊花的工具。
13. 烦尔:麻烦你。这里指让菊花陪伴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菊花的景象,以及作者与老友的深厚情谊。首联通过“蔬畦雨径”和“徙种邻墙”这两个意象,展现了菊花在田野中蓬勃生长的景象;颔联则通过“九日无人过朱放”和“十分举酒酌王尼”表达了诗人独自赏菊、饮酒的悠然自得。颈联用“花裁栗玉秋风健”来形容菊花的美丽和坚强,而“香近龙涎晓梦知”则表达了花香在清晨梦境中的美妙感受。尾联以“负口不应还负眼”与“长镵烦尔镇相随”相互照应,表达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情深深的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老兵种菊以诗谢之》是宋代诗人朱槔的一首咏物抒怀诗。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考证,但结合朱槔的生平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推测此诗大约创作于1000年至1100年之间。
朱槔生活在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他一生辗转流离,经历过贫困、疾病和战乱,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深刻的理解。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北宋时期,菊花被视为一种高洁的象征,代表了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朱槔在此诗中通过赞美菊花,表达了对自己和老兵们坚毅品质的肯定,同时也传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期盼。
总的来说,《老兵种菊以诗谢之》是在一个充满动荡和苦难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态度和人格品质的坚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