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作挽歌辞

标题包含
自作挽歌辞
忧幽坐南轩,万壑取我囚。 疾雷且不闻,焉知草虫愁。 强颜理编简,阅世如东流。 滔滔竟不返,谁复操戈矛。 天涯念孤姪,携母依诸刘。 书来话悲辛,心往形辄留。 先茔托仙峰,山僧扫梧楸。 二女随母住,外翁今白头。 伯氏尚书郎,名字腾九州。 仲兄中武举,气欲无羌酋。 棣华一朝集,荆树三枝稠。 堂堂相继去,遗我归山丘。 漆园梦方觉,白衣云正浮。 凭陵若蹈空,何处停华辀。 故乡岂不怀,屋食良易谋。 自我识废兴,于天无怨尤。 平生喜闻诗,此诗当挽讴。 不须生刍奠,君从二兄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忧虑地坐在朝南的亭子,万千沟壑成了我的囹圄。 疾风暴雨听不到,如何知道小虫在忧愁。 努力整理诗书卷轴,看透了世事如东流而去。 滔滔江河不复回,还有谁手持戈矛。 在天之涯牵挂着孤独的小侄,带上母亲依靠亲朋。 来信诉说辛酸,心中牵挂却难抵达。 祖先的坟墓倚靠着仙峰,山寺的僧人打扫梧桐楸树。 两个女儿随着母亲居住,外公如今白发苍苍。 大哥是尚书郎,名扬天下;二哥武举及第,英气逼人。 兄弟齐聚一堂,如同苍郁的荆棘树枝。 个个志得意满离去,只留下我独守山丘。 人生如梦刚觉醒,白雲悠悠仿佛浮在世。 凌空而行若无处落脚,哪里才是人生的驿站? 故乡怎能不怀念,但在此安家也容易谋划生计。 自从识得兴衰命数,对于苍天已无怨无悔。 一生喜爱诗歌,用这首诗悼念两位离去的兄弟。 不必再用生刍祭奠,愿你们二位在天上畅游无阻。
去完善
释义
1. 忧幽:忧愁、忧郁。 2. 南轩:南方的屋子。 3. 万壑:许多山谷。 4. 取我囚:使我感到被困住。 5. 疾雷:迅速响起的雷声。 6. 草虫:草木间的昆虫,泛指各种昆虫。 7. 强颜:勉强露出笑容。 8. 编简:书籍或著作。 9. 阅世:经历世事。 10. 滔滔:形容事物发展迅速。 11. 操戈矛:拿起兵器。 12.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13. 孤姪:这里指作者的侄子。 14. 诸刘:其他姓刘的人。 15. 书来:来信。 16. 先茔:祖先的墓地。 17. 托仙峰:依靠在神仙般的山峰旁。 18. 山僧:住在山中的僧人。 19. 梧楸:梧桐与楸树。 20. 二女:指作者的两个女儿。 21. 外翁:外祖父。 22. 伯氏:大哥。 23.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员。 24. 九州:中国。 25. 仲兄:二哥。 26. 中武举:通过了武科举考试。 27. 羌酋:西方部落的首领。 28. 棣华:比喻兄弟和睦。 29. 荆树:荆棘树,这里指家庭纷争。 30. 相次:依次,一个接一个。 31. 漆园梦:庄子曾做漆园吏,这里用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梦境。 32. 白衣云:指鹤的羽毛。 33. 凭陵:欺凌。 34. 华辀:华丽的车辕。 35. 屋食:房屋和食物。 36. 识废兴:理解兴衰的道理。 37. 怨尤:抱怨,责怪。 38. 生刍:新鲜的草。 39. 奠:祭奠。
去完善
赏析
《自作挽歌辞》是南宋诗人朱槔的一首五言古诗,以抒发了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叹和亲情深厚的真挚情感。全诗分为两大段,第一段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社会的忧虑以及对生死的看法;第二段则通过描绘家庭亲情生活,表现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诗的开篇,作者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独坐在南轩之中,凝望着外面的山谷,感受到了无尽的忧虑。在这里,“万壑取我囚”一句比喻了人生的困境,传达了作者无法逃脱世间困扰的无奈心情。接着,“疾雷且不闻,焉知草虫愁”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困境,表达出作者的孤独与无助。 随后,诗人以沉痛的笔触描述了世事变幻,就像滚滚东流的江水一般无情。这里的“滔滔竟不返,谁复操戈矛”,意味着人们的努力和抗争往往都是徒劳无功,终究无法挽回命运的安排。 诗的第二段,转向了亲情主题。首先是对侄儿和外祖母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生活境遇的关切之情。然后描述了家中亲人离世的情况,以及家族中其他人的情况。其中,“伯氏尚书郎,名字腾九州。仲兄中武举,气欲无羌酋。棣华一朝集,荆树三枝稠。堂堂相继去,遗我归山丘。”等句充分展示了家族的荣耀与衰败,突显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传达了生死观和生活态度。他提出“漆园梦方觉,白衣云正浮。凭陵若蹈空,何处停华辀。”表明人生在世,应从容应对世事,不必过分执着于名利地位,要敢于面对生死。接下来,“故乡岂不怀,屋食良易谋。自我识废兴,于天无怨尤。”反映了作者对待家乡的情感和面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最后,通过“平生喜闻诗,此诗当挽讴。不须生刍奠,君从二兄游。”表达对亲人和友情的怀念,并以此诗为悼念之辞,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死的超脱和旷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