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道中

标题包含
道中
疢忧倦征行,金火方抵牾。 宵分饷群仆,乘月问前路。 小儿何自至,檝我陈洲渡。 暗浪击层崖,平沙起惊鹭。 莽苍川花开,冥蒙山气聚。 物情岂不嘉,闷滞非所遇。 铃语出林表,风期呼我住。 寻幽本素志,触热咏嘉句。 午枕得高深,复觉清景驻。 谁云适所愿,永乏济世具。 以兹一梦顷,可况百年遇。 咄哉郭氏子,破甑尚欲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忧病困远行,金银火相冲突。 夜半犒劳众仆,借月光探路。 小儿怎会来到,用船载我过陈州渡。 暗浪冲击峭壁,沙滩惊起白鹭。 莽莽河岸花开,暮色山中雾气弥漫。 万物生息美好,却难掩烦闷抑郁。 树林传来铃声,似是清风召唤我停下。 寻幽本是素来意愿,今逢炎热仍要颂扬美景。 午睡靠在高深处,仿佛感觉清凉景色常驻。 谁说事事如人愿,世间总有诸多无奈。 就像这一梦之间,哪里还能期待百年的际遇。 看那郭氏的孩子,打碎瓦罐尚且想要顾全。
去完善
释义
1. "疢忧": "疢"指疾病,"忧"指忧愁,所以"疢忧"是病痛加忧虑的意思。 2. "金火方抵牾": "金火"在此处可能指中医理论中的五行理论中的"火克金",也就是心克肺的意思,因为心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被认为属火,而肺被认作属金,所以当心肺功能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导致病痛。"抵牾"指的是互相矛盾、冲突。整句意思可能是作者在旅程中因为心肺功能问题而感到痛苦和矛盾。 3. "宵分饷群仆": "宵分"是指半夜时分,"饷"的意思是供给食物,"群仆"就是指随从或者仆人。整句意思是作者在半夜时分让他的仆人们休息并供给他们食物。 4. "乘月问前路": "乘月"是指在月光下行动,"前路"就是前面的路。整句意思是作者在月光下行走并向前面的人询问道路情况。 5. "小儿何自至,檝我陈洲渡": "小儿"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小孩,也可能指的是作者的年轻时期,"自至"就是自然到来,"檝"是船桨的意思,"陈洲"是一个地名,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渡口。整句意思可能是作者感叹自己的年轻时代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他在这个渡口渡过。 6. "暗浪击层崖": "暗浪"是指夜里的波浪,"层崖"是指层层叠叠的悬崖,这句描绘了夜晚江面上的情景。 7. "平沙起惊鹭": "平沙"是指平坦的沙滩,"惊鹭"是指受到惊吓的鹭鸟。这句描绘了鹭鸟在平静的沙滩上突然起飞的情景。 8. "莽苍川花开": "莽苍"是指草木茂盛的样子,"川花"是指河边的鲜花。这句描绘了河边鲜花盛开的景象。 9. "冥蒙山气聚": "冥蒙"是指模糊不清的样子,"山气"是指山间的雾气。这句描绘了山间雾气弥漫的景象。 10. "物情岂不嘉": "物情"是指事物的状态和情感,"岂不嘉"是说事物的状态和情感并不坏。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当前环境的认可。 11. "闷滞非所遇": "闷滞"是指郁闷不畅,"非所遇"是指这不是应该遇到的。这句表达作者对自己当前心情的不满。 12. "铃语出林表": "铃语"是指铃声,"林表"是指树林的深处。这句描绘了铃声从树林深处传来的情景。 13. "风期呼我住": "风期"是指与风的约定,"呼我住"是指呼唤我停下来。这句表达了作者想要停下来欣赏风景的心情。 14. "寻幽本素志": "寻幽"是指寻找幽静的地方,"本素志"是指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寻找幽静地方的热爱。 15. "触热咏嘉句": "触热"是指接触到热烈的感情,"咏嘉句"是指吟咏美好的诗句。这句表达了作者在遇到热烈感情时喜欢用美好的诗句来表达。 16. "午枕得高深": "午枕"是指中午睡觉时用的枕头,"得高深"是指得到了高深的境界。这句表达了作者在中午睡觉的时候感受到了高深的境界。 17. "复觉清景驻": "复觉"是指再次感觉到,"清景"是指清新的景色,"驻"是指停留。这句表达了作者再次感觉到清新的景色在他面前停留。 18. "谁云适所愿": "谁云"是指谁说,"适所愿"是指满足了心愿。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别人说他已经满足了心愿的看法。 19. "永乏济世具": "永乏"是指永远缺乏,"济世具"是指拯救世界的工具。这句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己永远缺乏拯救世界的工具。 20. "以兹一梦顷": "以兹"是指因此,"一梦顷"是指一瞬间的梦。这句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己一生就像一瞬间的梦。 21. "可况百年遇": "可况"是指更不用说,"百年遇"是指百年一遇的事情。这句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己一生经历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说是百年一遇的。 22. "咄哉郭氏子,破甑尚欲顾": "咄哉"是叹词,表示惊讶,"郭氏子"是指一个叫郭的人的儿子,"破甑"是指打破的锅,"尚欲顾"是指还想要回头看。这句可能是作者在感叹一个叫做郭的人的儿子在打破了锅之后还想要回头看,可能是因为他过于注重物质利益而不愿意接受失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因疲惫而忧虑的心情和艰难跋涉的旅途经历。在诗歌的开头,朱槔描绘了自己被金火之困疲惫不堪、旅行劳顿的状态。随后,通过深夜时分借月指路、儿童引领渡过江洲等生动情节,诗人进一步表现出他在路途中的艰辛与无助。诗中“暗浪击层崖,平沙起惊鹭”的描述则传达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的感慨。 接下来的诗句里,诗人表达了他尽管身处困境,却仍能欣赏沿途的美景,并由此产生创作的冲动。他渴望摆脱烦恼,体验幽静的生活。其中“铃语出林表,风期呼我住”是诗人聆听自然之音,期待着与自然共处的内心独白。 在后半部分,朱槔反思了生活的无常,感叹谁能完全如意地度过一生,并且激励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他以郭氏子的典故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坚韧不拔的形象,从而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坚定的信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具有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展示了诗人朱槔在面对困厄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道中》是宋代诗人朱槔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1279年的宋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政治动荡的时期。朱槔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 在朱槔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取得功名。这种失意的心境使他对社会的现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漫长的旅程中,他常常看到百姓的疾苦,感受到社会的黑暗面,这些都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朱槔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的忧虑和关切。他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道路两旁的景色,以及行人在旅途中的艰辛。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诗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